分享到: | 更多 |
国务院日前再次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截至目前,已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11项。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当前各地还存在一些“鸡肋”职业资格证,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发挥人才选拔和学习激励作用。不少工程建筑行业资格证甚至沦为“挂靠敛财”工具,企业不惜高薪“聘证”。(8月31日《经济参考报》)
去年8月,人社部负责人即表示,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在2015年内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者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将建议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从现在来看,截止完成取消任务的最后期限只剩下四个月,但依然还存在着一些该取消的职业资格认定在继续“扰民”,相关改革落实明显有待加速。
一些于法无据、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认定之所以难以取消,关键在于过去的职业资格认定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既有行政部门利益,也有行业、协会的利益,甚至还有市场主体的利益等等。诚如相关专家所言,有些政府部门把职业资格许可当成权力的使用,中介机构将其当成敛财的工具。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利益牵连下,要彻底挥别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职业资格认定,除了加强法律层面的清理力度,更应侧重对相关利益链的破除。
比如职称英语考试是目前参与人群最多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它也成为很多职称考试者的最大“难题”所在,特别是一些职业完全与英语无涉,却同样要经此考验,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否只是囿于“考试利益”需要,引人联想。极端例子如2013年初,著名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连考12年未通过,曾引发社会广泛议论。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也都提出要取消职称英语考试。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将取消职称英语一事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或者主动将一些职称评定中的英语成绩排除在外。如此也是一种间接的减少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认定带来的麻烦。
还有一些职业资格认定本身没有问题,但它实际发挥的作用则偏离了初衷,提升了职业资格认定的泡沫化,也需要及时予以纠偏。如一些单位不用人只用证,甚至买证挂证,资格证成了另类“敲门砖”,滋生出职业资格证件“挂靠”的怪相。比如造价工程师、建筑师等职业资格认证报考花费虽多,但通过“挂靠”一年就能收入数万元。而企业之所以愿意高薪“聘证”,大多是为了获得资质从而拿到工程。例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要达到一级资质,要求一级资质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可以看出,这类证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一条稳固的利益链所绑架,不但未能实现职业资格认定的应有作用,还制造了“弄虚作假”的行业潜规则。鉴于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资质认定标准进行优化,或加强证件挂靠方面的监督与审核,当“挂证”行不通了,这类职业资格认定也就自然趋于正常了。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肇始于1994年的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在彼时它是作为一种科学评价人才的初衷所提出的,有着积极意义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本身已经衍生出一套对人才的筛选和评价标准,原先靠行政部门认定的做法,已愈发凸显其不足。一些资格认定之所以难以取消,根子仍在于因它所形成的“既得利益”的惯性使然。认清了这一点,在规范执业资格认定的时候,就既要注重于对不合理证件背后的利益链的清理,也要以此来考量一个证件是否合理,比如它是否已经异化为一种实现非正当利益的工具,而非对执业资格的科学认定?如此,对于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认定的取消,才能确保进度和质量。(朱昌俊)
越拉越长 2010-11-26 |
谭浩俊:谨防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沦为牟利工具 2010-07-19 |
市场是最好的职业资格认定 2015-06-11 |
刘 白:那么多职业资格认证其实没必要 2015-06-12 |
刘 勋:铲除滥设职业资格的“土壤” 2015-07-01 |
张智全:职业资格许可必须依法规范 2015-07-17 |
丁永勋:用清单遏制任性的职业资格认定 2015-07-17 |
胡印斌:职业资格如何避免“挂羊头卖狗肉” 2015-07-17 |
取消职业许可,踏上“创”时代节拍 2015-07-17 |
职业资格“瘦身”倒逼执业监管“强身” 2015-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