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已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等62项职业资格。会议要求,对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以及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
不必讳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路径之一,职业资格许可与认定曾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很多优秀人才通过“考证”而实现了个人发展的逆转,在经济社会中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与此同时,国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过多、过滥的职业许可与认定,也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桎梏,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限制效应。
新形势下,职业资格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职业资格与经济生活日益疏离,甚至出现严重的证、岗脱节现象。资格证成为“敲门砖”,只要取得资格,就等于敲开了一扇大门,至于其所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与资格有关,已经不再重要。职业资格所表征的知识与价值,往往很难真正用于相应领域;而诸多需要专业知识、职业资格的行业,也并无明确要求。
其二,人为设定职业资格“门槛”催生了“考证热”、“考证经济”,几乎每种证书背后都有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反过来,“考证热”既然有利可图,也使得一些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学会往往乐意设立更多的准入类、评价类职业资格。多方的推波助澜,使得中国成为一个“考证”大国。名目繁多的职业资格许可与认定,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功利性的考证热,还延伸到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很多大学生被考证的神话所裹挟,不去好好读书,往往热衷于形形色色的证书泡沫,产生极大的智力浪费,不合理,也不经济。
可见,职业资格的制度困境与“证书”过多过滥有关,应该坚决取消那些以牟利为目的的许可与认定,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让人才可以在市场上良性配置;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真正负起责任来,让证、岗不再脱节,不能继续容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如果某些岗位确实需要必要的职业资格,则一定要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如果不需要,不妨彻底取缔,从而给社会释放准确的信号。
良性的人才配置,不是发发证、收收费就可以了,而是要有一整套严密、完备的制度设定与过程监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既要勇于做“减法”,砍去那些不必要的行政许可,更要做“加法”,加强监管,才能在去除门槛的同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升更多产业、岗位的劳动和工作品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广大劳动者更好施展创业创新才能。
劳动话题:农民工落户北京是个突破 2009-12-22 |
越拉越长 2010-11-26 |
李 杏:乱发证扭曲人才评价公平性 2014-06-27 |
晏 扬:为行政审批“再瘦身”点赞 2014-08-14 |
经济日报:多方互动共破“证书桎梏” 2014-08-21 |
练洪洋:准入类职业资格先“瘦身”后“健身” 2014-09-01 |
王传涛:让人才不再“证书化” 2014-09-01 |
文 峰:治考证乱象就该釜底抽薪 2014-09-01 |
毕 舸:职业资格管理还要进一步改革 2014-09-01 |
洪信良:是时候给考证热浇一桶冰水了 2014-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