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来自甘肃庆城县的男生张世林生于2000年2月份,因为跳了几次级,提前三年考入宁波大学。小张同学说起自己的经历,却说了句出人意料的话。“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情愿慢慢读,不想再跳级,因为才和同学熟一点我又走了,一直没有交到能交心的朋友。”(9月8日《钱江晚报》)
华中师范大学,也出现了“00后大学生”的身影。来自福建的冷然同学出生于2003年11月,迄今未满12岁,成为学校有史以来录取的年龄最小的学生。家长决定不让他住宿舍,已在校外租房,准备继续陪读。而在华中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学校,“00后大学生”也已经开启了大学生活。
连续跳级、智力超群,这些稚嫩的面孔,将“应试要趁早”诠释得淋漓尽致。社会流动渠道的单一化,让家长们和孩子们都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然而,年幼便学会书写和算计的孩子们,却过早地流失了赤子之心。在焦虑的成年人的鞭策下,“快人一步甚至几步”的“00后大学生”,通常都会存在着生活能力、情商、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与不足。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在人生的秩序里,儿童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可是,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狼爸”、“虎妈”往往不断鞭策孩子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 奔逸绝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揠苗助长”。周末几乎都在上补习班的张世林尽管在考试成绩上不断提升,却失去了童趣,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
“情愿慢慢读,不愿再跳级”的背后,隐伏着一种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与众不同的张世林,由于身心发育状况和身边的同学存在着鲜明的反差,不可避免会成为“异类”,难以融入普通同学的生活,成为孤立的边缘群体。就此而言,透过 “00后大学生”的光环,在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之后,我们也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空间。
一个理性、成熟的社会,既不要“揠苗助长”、刻意地制造神童,也能以“异质思维”包容多样性、尊重少数特殊人才。在眼球效应时代,要避免对“00后大学生”进行过度消费,让他们回归平静和安宁。只有以“最大的善意”来呵护,这些稚嫩的生命才能健康成长。
大学不仅是一个知识学习的园地,更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不论是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还是在生活上多一些照顾,抑或在心理上多一些疏导,作为边缘群体,“00后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弱势补偿”,需要更多的爱与关心。说到底,高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如何在大学里重新出发,是摆在每一个新生面前的现实考题。(杨朝清)
齐鲁晚报:村官岗位成“终南捷径”农民高兴吗 2009-04-16 |
胡艺:大学生拒绝参保缘于医保设计不周 2009-11-18 |
刘道彩:偷偷地补助,暖暖的关怀 2012-09-27 |
王军荣:“恋爱登记制”的“善意”也需要技巧 2013-03-26 |
金 真:能否像关爱新生一样关爱新员工 2013-09-04 |
创业板暴涨5% 大学生都开始炒股了 2015-06-03 |
必须“删游戏”吗 2015-06-12 |
知“性”年代 2008-12-20 |
为中组部细心呵护大学生“村官”成长叫好 2010-05-27 |
巴中启动“金融春雨行动”助大学生村官创业 2010-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