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个人要成为文明游客,应先成为文明公民,要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文明自觉
南京明孝陵600年的石兽,被女子骑着当成自拍的背景;北京故宫里300年铜缸,被刻上名字当成爱情的见证。国人对“到此一游”的痴迷漂洋过海,巴黎卢浮宫前水池里泡脚,埃及神庙的浮雕上刻下名字,甚至闹到有的外国城市专门用中文提醒大家注意个人言行和旅游文明。
学者分析,中国游客不文明原因颇多:残存着农业社会思维,熟人式的公共空间规则,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意识,中外文化交流时的障碍。只是,纵然中国游客被不留情面地“解剖”,类似事件依然频出。因为,专家针对游客群体给出的对策,对具体的游客而言依然是“屠龙术”,很有价值但无所适从。
从常识出发,旅游既不能提升也不会拉低游客素质,只是放大了他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超越生存需要,就会产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可走马观花的“浅游”多,了解文化的“深游”少。以前,在家庭和社区等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生活习惯相似,大家的容忍程度高,对不文明行为已习以为常。现在,旅游带来开放的公共空间,百人百性,细微不当就会影响其他人,容忍程度低。简言之,中国游客的“不文明”,是固有行为习惯遭遇新型生活时产生的阵痛。
“药方”同样简单明了。一是国家层面的干预,通过立法令行禁止,比如像美韩那样制定“世界公民”行为准则,比如严禁随地吐痰扔垃圾等“动物行为”和加塞哄抢等“无教养行为”;二是公共生活的完善,一个人要成为文明游客,应先成为文明公民,这需要加强从儿童到成年人的一体化素质教育,需要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文明自觉。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亦是社会文化转型的过程。
虽然一些人得了“差评”,但我们对文明的进步应有信心。因为零容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文明意识也日益觉醒,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游客正从“差评”走向“好评”,只需日拱一卒,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多些恒心。
■我来打酱油
@北宁老头儿:对于人口大国来说,文明素质提升仅靠口头宣讲,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若想让游客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可以考虑建立个人文明档案、颁布违规惩戒条例和监督实施细则等管理方法。
@奥格了:前不久,到某海滨城市旅游,在紧挨景区的一片小树林,一群老人在小树林玩扑克娱乐。这时,一位老人内急,就到旁边背着众人开始小便。后来老人告诉我,他们天天在这玩,上厕所都是随地解决。我愕然了,这可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旁边就是公厕,为啥不去厕所?答曰:习惯了。
邓海建:呼唤文明不妨“回到幼儿园” 2012-10-08 |
钟 声:“经济天使”要展文化形象 2013-02-25 |
中工时评:中国游客海外消费全球第一,该喜... 2013-06-05 |
害群之马 2014-12-16 |
于 静:“又是中国游客”的警醒 2014-12-23 |
戎国强:“中国游客”与中国脸面 2014-12-19 |
于 静:“又是中国游客”,能否令国人警醒? 2014-12-24 |
吴黎明:让“会走路的钱包”变成有教养的背... 2015-03-17 |
吕晓勋:让“中国好游客”成为共同名片 2015-03-30 |
中工时评: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并不坏 2015-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