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几位青年医生在找不到家属的情况下,毅然代替危重病人家属签字,使手术得以施行,病人转危为安。
这则新闻是对时下在一部分人产生“扶,还是不扶”的纠结时,作出了一个权威而出色的回答:不仅要扶,而且要救。救人要紧,唯此为大。救人要紧,人命关天。此时此刻,犹豫和胆怯全是多余的。此时此刻,不需要第三者旁证,也不需要其他技术的深究。
从手术台上出现的危急情况来看,青年医生毅然出手签字的救人行动,要比在路边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的风险大得多。因为病人患的是急性缺血卒中,心跳只有20多下。如不立即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全身麻醉,病人就有性命之虞。但万一手术不成功,发生医疗纠纷,没有家属签字,事情也不好交代。在这个救还是不救的关键时刻,两位医生一起在两张同意书上签字,并在签字后注了一行字:家属找不到,如果有什么,就由我俩承担!
这里写下的每一个字,分量都很重。万一手术不成功,他们要承担治疗和道义的责任;为了给老人治疗,在没有收到押金的情况下,用去的近10万元医疗费,万一手术不成功,他们也要承担经济责任;在医患纠纷日甚一日的社会背景下,万一出现意外,很可能会出现“吃不了,兜着走”的局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人会避开这些麻烦。但是,他们没有想那么多,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一切都顾不上了。
几位青年医生的行动,为上海医务界的全体医务人员,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为协调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了一个出色的楷模;为弘扬社会的正气,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医生敢冒风险为病人治病、开刀,病人更应体谅医生的辛苦,病家要感谢医务人员的救死扶伤,更不应在医闹中充当不光彩的角色。
希望几位医生对“扶,还是不扶”做出的权威回答,能为更多的上海市民所认同;希望“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的思想,成为更多上海人的自觉行动。
患者刀砍医生21刀背后的制度缺失 2011-09-26 |
吴 帅:如何理性看待患者越来越“挑剔” 2011-11-02 |
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2013-11-27 |
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2013-11-28 |
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2013-11-28 |
周潜之:消除假身份证须靠严格的监管 2014-02-26 |
姜春康:报道马航失联谨防“二次伤害” 2014-03-11 |
伍 玥:事故善后处理不能忽略防骗 2014-04-14 |
长江日报:公款吃喝中的公私之辨 2014-08-08 |
谭 敏:别让产妇之死加剧信任危机 2014-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