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21日,不少用户发现,微信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转账开始收费。同时,微信支付的转账手续费规则正式作出修改:使用微信转账、面对面付款,每个自然月每人(即每个身份证)可享受共20000元的免费额度,超出的部分按0.1%向付款方收取手续费,不对收款方收费。(《羊城晚报》10月22日)
微信刚推出“转账”功能时,一大亮点就是不收手续费。对于早就不满银行转账手续费的人来说,微信“转账”的出现无疑是一大利好,虽然手续费金额并不多,但银行业雁过拔毛的收费方式让人很不爽,相比之下,免收手续费更能赢得人心。
与几乎所有商业布局一样,当客户数量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原本免费的“蛋糕”往往就需要付费品尝了。只不过,对于微信“转账”来说,这个过程着实有点短暂,从高调免费推出到低调实行收费,不过一年有余的时间。不少人刚尝到一点甜头,就蓦然发现,免费蛋糕已悄悄变味。如此短暂的免费周期,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微信的庞大号召力——无论是为了追求营收还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收费的底气终究是需要客户群支撑的。
单纯从收费额度的角度来看,微信“转账”的手续费并不算高,只有每月超出20000元的部分,才会收取0.1%的手续费。对于不少人来说,每月20000元的免费额度已然够用,因此,很多人对此次微信“转账”收取手续费并不在意,有人甚至调侃说,一个月转账超过20000元的往往都是有钱人。“有钱人”的标准不好确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任何额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20000元的免征额看起来似乎与多数人无关,但跨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之后,谁知道今后会不会进一步调整呢?
微信“转账”收费就算单纯为了追求营收,也没问题,商业运作毕竟不是做慈善,免费的蛋糕是一种让利,没必要也不应被视为一种标配。问题的关键在于,收取了费用之后,微信“转账”更应该做足内功,提高资金安全和转账速度,因为这些已经不是免费的赠予,而是客户掏钱买来的专业服务。微信“转账”拉开收费序幕之后,完善客户体验已成为微信“转账”无法回避的核心任务。
众所周知,微信“转账”的竞争对手是支付宝,两种互联网金融产品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贴身肉搏”。微信“转账”结束免费生涯之后,公众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支付宝。虽然支付宝方面表示,目前并没有在移动端对转账进行收费的考虑,但不难预料的是,随着微信“转账”的变脸,支付宝收费也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来势汹汹的免费推广营销大潮退去之后,为服务项目收取费用无可厚非,但收费的目的应该是促使服务更加专业,而不能只是仰仗客户资源增加营收。
吴睿鸫:超级网银“超级收费”,现形何太急? 2010-09-03 |
张永琪:约束银行乱收费,法律比通知更靠谱 2011-03-16 |
罗瑞明:银行免除34项收费是否避重就轻 2011-03-16 |
太原晚报:叫停乱收费须公众监督 2011-03-17 |
“赢”行 2012-06-13 |
马红漫:网银的安全谁来管管 2013-06-07 |
江锡钰:警察护送市民取款的另一面 2014-05-04 |
“打死你也白打”折射权力嚣张 2015-09-22 |
周俊生:让竞争推动银行取消更多收费项目 2015-09-22 |
朱永华:阻断信息诈骗源头银行通讯需为损失... 2015-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