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屈金轶:炒饭纪录无效是一针清醒剂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26日对记者表示,23日在江苏扬州市举行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由于存在浪费食物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10月26日新华社)

  扬州“最大份炒饭”最初因沿袭“人海”、“钱海”战术,缺乏科技含量与创新理念,饱受网友批评。随后爆出将炒饭喂猪的新闻,更使活动主办方受到舆论与道德的拷问,并最终产生前功尽弃的严重后果——因浪费食物,其挑战纪录被宣布无效。其留下的教训值得总结。

  作为“世界之最”的代名词,吉尼斯世界纪录虽已年过花甲,但我国民众对吉尼斯的了解、接触还不足30年。然而,从民众到企业,乃至一些地方政府机关,对吉尼斯证书的狂热程度却远超其他国家。甲地搞罢“千台万人乒乓球”,乙地就秀出“万人同日大洗脚”……如此你争我夺,周而复始。其实,世界纪录的挑战者并不能从吉尼斯获得任何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还有赔本的风险。即便如此,痴迷吉尼斯的个人、企业却呈每年递增之势。更令人遗憾的是,吉尼斯精神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而不少国人却将“吉尼斯”当成求奇求大的数字游戏与一夜成名的捷径。

  此次,扬州市“最大份炒饭”被下达无效结论,无异于是对类似挑战者的一次提醒,即任何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挑战者须恪守道德底线,否则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世界最大份炒饭”本身无可厚非,千错万错归结于一点就是不该为创纪录而糟蹋粮食,引发公众对主办方的道德鞭笞。从这一层面讲,此次挑战纪录失败,与其说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基于自身的严肃性、公益性、创新性所开的资格惩罚,不如说是普通公众开了一张民意罚单。

  可见,能否戴上一顶“世界级”的大帽子,并非评价“创吉”好坏的终极标准,在争创纪录时不能一心只为“戴帽”,却忽视其正能量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担负起监管责任,引导民众科学对待“戴帽”,从“炒饭纪录无效”舆论风暴中吸取教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