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助献血:400cc400元,正规三甲医院,当场发放献血金……”这是北京南三环中路刘家窑地铁站外的一张小广告。记者打通电话,对方称,只要是正常工作日都可以来“有偿献血”,不限血型,400毫升400元,“正规采血,很安全”。以这张小广告为突破口,记者暗访追踪,一条以“互助献血”为掩护的血液非法买卖地下链条,逐渐呈现出来。(11月2日《新京报》)
近些年,“血荒”是一个高频词,各地血库频频告急。这种情况下,互助献血就成了唯一合法、可行的救急办法。《献血法》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但互助献血存在“先天缺陷”:“亲友”的概念难以界定,患者找不到人互助,只能花钱找“血头”、“血托”。
缺血催生卖血,于是互助献血成了“有偿献血”,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也是一个可怕的逻辑。当血液成了一种明码标价的商品,患者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自不必说,卖血者也难逃被“血头”盘剥的命运,当然受害最大的还是本就孱弱的无偿献血事业。合法的互助献血催生了非法的“有偿献血”,而且连医院都无可奈何,这是制度存在的致命漏洞。
但事实上,互助献血的致命漏洞只是献血制度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有偿献血”的根源在“血荒”,“血荒”的根源在献血制度的信任危机。由于血液采集、管理、使用等环节的不公开、不透明,献血制度给人留下了“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的刻板印象。当无偿献血者无法确信自己捐献的血液会得到妥善管理、合理使用,甚至连有没有浪费和腐败都要打个问号的时候,出现“血荒”几乎必然。
国人不缺慈善热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是一种传统,但不透明的献血制度稀释了国人的献血热情。在信任危机的语境下,只要这种制度困境无法破解,各地的“血荒”就会持续,“有偿献血”也就难免。现行《献血法》已实施17年了,其缺陷和弊端也早已暴露无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也多次呼吁修改,但现实依旧是“按兵不动”,阻力究竟在哪里?
信任比金子还珍贵。公众的不信任是“血荒”的根本原因,也是献血制度的最大困境。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逼而产生,面对“有偿献血”乱象,修改《献血法》、改革献血机制,要提速了。(陈广江)
张海通:“互助献血”恐难久,缓解血荒需开... 2011-03-04 |
刘少华:献血与师生评优挂钩叫人伤不起 2012-01-31 |
曹小芹:无偿献血,请先消除公众疑虑 2012-02-08 |
李曙明:互助献血不变味儿,需要做好几件事儿 2012-04-12 |
互助献血 2012-04-13 |
李力言:完善激励机制利于破解血荒 2012-08-08 |
崔 滨:正视“互助献血”背后的信任缺失 2012-08-09 |
中工时评:鼓励献血不该靠指标考评 2013-06-19 |
邓海建:“献血加分”,初衷美好难逃公平追问 2014-09-26 |
“有偿献血”的困境亟待破解 201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