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2月2日是第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已查获路怒行为1700万余起,是危险驾驶和造成突出危害的主要原因。”如何根治“路怒症”,一时间成为焦点话题。
“路怒”戳中了社会痛点,也折射出文明困境。随着近年来汽车不断普及,路上斗气的桥段也频繁上演,动不动就相互谩骂、别车、对峙,甚至拳脚相见。缘何超车、抢道、剐蹭等鸡毛蒜皮小事却能诱发雷霆大怒?有人从医学上归因,称这属于“阵发型暴怒障碍”;也有人从法律上分析,称违规行为、违法驾驶是点燃愤怒的火星。倘若深挖一层,恐怕更有人们文明习惯、规则意识匮乏的因素。
观念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人类文明演变的重要规律。在过去,不论是“骡马时代”还是“自行车时代”,人们在路上怎么走对他人影响不太大,整个社会的交通观念基本上比较简单、随意。而如今,“汽车时代”来临,城市进化出一个空前错综复杂的交通生态体系,交通观念和规则也必然要随之升级。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结果必然是乱成一锅粥。就像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个人“理性”往往导致集体“困境”。只要有一个人不按规矩出牌,整条道路便会陷入混乱。
《礼记》有言:“入国不驰,入里必式”。驶入汽车社会,守序、礼让、尊重等文化观念决不能丢。当然,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来说,出现诸多不适应乃至剧烈阵痛在所难免。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悉心实践,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要明白,良好的社会秩序最终要靠规则来说话,以暴制暴、以牙还牙只会放大愤怒,加剧戾气。有人曾感慨地说,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得热络,面对面交流却不知如何是从。这番话不无道理,在陌生人社会,重学与人相处之道无疑是重要课题。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少一些霸道,多一些恕道,少一些恶意,多一些善意,或许就能让追逐不止、冲撞不停的“路怒”少一些,再少一些,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健康、有序。
王石川:需对交通陋习亮红灯 2011-02-21 |
禾 刀:提升交通文明亟须“组合拳” 2012-10-10 |
一周看点:还有多少通知睡在新闻里 2012-12-14 |
不让专座赶下车,道德暴力? 2013-12-03 |
李英锋:让交通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2014-07-09 |
法制日报:城市交通文明呼唤细节性改善 2014-09-17 |
刘 晓:车提档了,健康的汽车文化跟上了吗? 2015-04-13 |
乔 杉:护佑交通文明需共同付出 2015-06-24 |
顾 昀:如何看待“熊孩子骂乘务长遭拒载” 2015-08-12 |
“民生刑法”,以引导人心为己任 2015-11-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