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丁永勋: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讨薪者
//www.workercn.cn2016-01-19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不能因为欠薪现象少了,问题不突出了,就减少甚至放弃了对他们的关注。仅有媒体的关注还不够,彻底解决欠薪和劳动者权利问题,还要靠落实制度和严格执法。

  每到年关,都是农民工讨薪的季节。欠薪是个老问题,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不仅加大了集中清欠力度,还出台了很多制度举措。现在欠薪现象还普遍吗?今天我们该如何关注讨薪者?

  近日,新华社推出“讨薪日记”专栏,以亲历式报道方式,贴身跟随讨薪农民工群体,为我们展示了当下讨薪者的群像。从报道反映的情况看,这些农民工主要是建筑工人或从事简单劳动的外来务工者,以自发松散的劳动方式为主,直接面对的是开发商或包工头,不少人拖家带口,甚至还有年过七旬的老人。

  虽然我们对欠薪者的困境有所了解,但记者耳闻目睹的细节,仍带给人很强的冲击。这些人有的为了一点工钱,已经在工地苦守几个月,从夏天熬到寒冬,衣食温饱都成了问题;有的拖家带口,还有一大家人在老家等钱过年;他们差不多都跑过了能找到的部门,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他们的经历可能并非普遍现象,但在这个寒冬,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实现依靠劳动获得报酬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随着这几年清欠力度的加大,各种制度性措施的出台,加之法治化环境的改善,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大规模的欠薪现象已越来越少,但不排除在一些人身上还存在。这些刚刚进城的农民工,或年老体弱,或缺少一技之长,也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和法律知识,只能从事缺乏保障的体力劳动。他们可能不懂得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要求雇主缴纳工资保证金,只相信干活拿钱,只信任身边的熟人关系。如何保障这些人在城市谋生的权利,是整个社会的考题。如果他们被拖欠工资,因此被逼上无奈的讨薪之路,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欠债还钱,是最朴素的法治原则,对待弱势者的态度,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不能因为欠薪现象少了,问题不突出了,就减少甚至放弃了对他们的关注。要看到,在当下的大城市边缘,还有人为了要回自己的劳动报酬苦守工棚,甚至舍不得吃一顿饱饭。这些阳光温暖不到的角落,需要我们去关注,不要因为漠视,失去了对贫困和苦难的痛感。

  关注这类弱势群体,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但仅有媒体的关注还不够,彻底解决欠薪和劳动者权利问题,还要靠落实制度和严格执法。即便是再缺乏法律知识的务工者,被欠薪后的第一时间,也会想到求助劳动、信访等部门,这是除了亲戚家人之外,他们最有可能的依靠。希望这些部门能够依法履职,善待这些朴实的劳动者,帮助他们讨回应得的公道,不要再等到年终岁尾和媒体报道后才去关注。

  本报特约评论员丁永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