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尽快打通垃圾分类的“肠梗阻”
顾昀
//www.workercn.cn2016-02-02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15年前,北京、上海、杭州等8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垃圾分类在有的地方已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出台各项措施加以引导,但效果不彰。规定对不分类投放垃圾进行处罚的上海、南京等地,在执行中也遭遇尴尬。

  说起垃圾分类,这些试点城市的管理部门和居民恐怕都有一肚子苦水。要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么互相吐槽指责,就算大家都认可“垃圾分类是个好东西”,落到现实中,却是“同床异梦”、鸡同鸭讲。

  究竟孰是孰非,从中又反映了哪些问题?双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要挨五十大板。

  对管理部门而言,花了那么大气力却收效甚微,说明路子不对,没有挠到痒处。有的地方免费发放垃圾袋,却起不到鼓励垃圾分类的作用。还有的地方试点多年,竟然还有许多居民搞不懂究竟什么是厨余垃圾或可回收垃圾。这说明有关部门并没有把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进户,或者基层垃圾分类工作仍停留于形式主义。特别是,由于大量垃圾分类不到位,环卫工人干脆把所有垃圾都倒在一起,这对居民的积极性更是一种沉重打击。

  而对居民来讲,想了解怎么垃圾分类并没那么难。没人上门教,自己可以上网查资料。对着垃圾桶发愁,说明自己太懒,没有垃圾分类的积极主动性。垃圾分类,只需动动手就能保护环境、改善生活,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也说明有些人缺乏环保习惯、文明意识。

  但垃圾分类不能坐等文明进步。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养成不随意丢垃圾的文明习惯。可乱丢垃圾的人,到处都能看见。原本还以为,像香港地区那样,对乱扔垃圾施以重罚,或可见效。可制度这东西,有时候和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环境不同后果也不一样。至少在这些试点城市,哪怕制定了罚款措施,也不敢强硬推行,因为法难责众。

  所以,除了千方百计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当下还需着力打通垃圾分类中的“肠梗阻”。一方面要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其垃圾分类宣传督导的积极性。与此相应的是要建立一整套奖惩措施,对做得好的社区加以奖励,反之则进行问责。另一方面,做好分类垃圾的处理工作,不能前面热火朝天,后道工序依然故我。应当从技术、设备以及人员操作加以配套,让公众真切看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让他们有成就感。

  眼下最大的问题在于,通往居民家中的“最后一公里”以及通往垃圾焚烧的“最后一公里”都出现了“肠梗阻”现象,这才使得管理部门一筹莫展,而居民又不无抱怨。这些中间环节理顺了,垃圾分类的通道畅通了,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就能逐渐养成了。

  除了千方百计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当下还需着力打通垃圾分类中的“肠梗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