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舆论场高度关注农村。据《财经》记者报道,在东北一些村里,一些高龄老人正在东北的火炕上忐忑地活着。准备年夜饭时,村里一位年过8旬的阿婆刚刚被骂,幺儿的媳妇掐着细腰、抱着孩子,把她“祖宗八代”骂了个遍。“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辈们的生活累赘”。据说,这不是个案,而是一群老人的镜像。
看惯一家老幼乐乐呵呵过年的场面,这样的晚景,实在让人感到透骨的凄凉。农村的老人,当精力、体力逐渐从身体内耗散,又靠什么延续剩下来的漫长岁月?难道,已然成为“累赘”的他(她)们,只能自生自灭?
老有所养是个大问题。城里的老头老太情况似乎稍稍好一些,或多或少,他(她)们都有养老金,有些呢还有一些可以食租的房产什么的,所以他(她)们的幸福与否基本上与生存无关,更多集中在精神层面,比如孤独、寂寞什么的。而乡下翁妪的实际情形,则要坚硬得多。他(她)们首当其冲要面临的,是生存的问题。
年轻力壮时,一切尚可以自力自为。或者存有一些积蓄,还可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而一旦干不动了,又没有积累,则生活立马陷入困顿。子女孝顺一些,且各自小家经济状况稍好,老人们还可以有一个稍稍过得去的晚年,可以在冬日的墙根下,晒晒太阳,颐养天年。不然,则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问题是,在中国农村进入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老一代农民以微薄的收入很难支付高昂的成本,漫说留下积蓄,很多时候,即便透支未来,也异常艰难。家家户户都是一本难念的经,作为已然失去劳动力的老人,似乎很难摆脱生存链条上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
依靠社会保障吗?每个月几十块钱的低保,不可能安顿老人的日常生活。“低水平、广覆盖”的低保设计初衷,也不可能让农村老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何况,即便是这么一点钱,在很多农村都掌握在子女手中。入住养老院吗?先是很多村庄并没有养老院,即便有,子女双全的老人也进不去。
剩下来的出路,似乎只有寄希望于儿女赡养了。现实中,像前述东北那样的强势儿媳可能只是少数,但儿女赡养的不足恃、不可预期,却是一种常态。中国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的冰冷现实,很难经由这样的路径得以改观。
很多农村老人羡慕城里老人的“有保障”,生活无虞之外,还可以跳跳广场舞什么的。为什么同样是老年人,城里的人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只能干熬?
其实,类似的疑问早已有之。需要反思的是,为何我们不能给予农村老人以普遍的国民待遇?据披露,中国的养老制度设计主要是用于城镇居民的,总体水平不高的社保支出,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就消耗了89%,而占70%的农民只能分配到11%.
“老有所养”,应该是面对全体老人,不应该区分城市农村。此前有媒体报道老年农民工的悲哀,城市只需要壮年农民的劳动力,而鲜少考虑这部分人老了以后的境况。这样的政策取向显然应该改一改了。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一个农村老人都是享有权利的国民,不能听任他(她)们在生命的暮年苦苦捱日头,自生自灭。
孙瑞灼:期待全民享有“大病救助”成为现实 2012-02-28 |
毕诗成:“震”出的贫困,诉说另一种生活 2012-09-18 |
快评论 2012-10-23 |
评论聚焦:烈性犬伤人,你怎么看? 2013-07-03 |
微议室 2013-09-11 |
蒋璟璟:无助者自残,“救赎”本应前置 2014-05-14 |
王 波: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2015-02-25 |
林日新:疏通农村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2015-10-13 |
王石川:三少年弑师 典型的病象报告 2015-10-22 |
王石川:少年弑师,为何不提前应对 2015-10-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