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节前后,一条“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帖文成为网络口水的热点。2月20日,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与发帖者也素不相识。(2月21日中国江西网)
现在流行情节大翻转。这年头,如果一个能够引起热议的公共话题,不在“撕”与“骂”的复杂过程中发生点逆转,似乎都根本达不到话题新闻的标配。你看,春节期间热议的几个话题,都可谓情节曲折跌宕,剧情峰回路转。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从头至尾被证明是假话题,让许多网友感觉受了欺骗。但是,当话题炒热到一定程度,总会有人站出来勇敢地说,“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广大国人在这一话题的讨论过程中收获了一些东西”,比如,许多人坚定了“新时代里,也讲究门当户对”的通俗爱情观,许多人却仍然选择“相信爱情”,等等。
没有人否认社会大讨论之后的价值共鸣,没有人否定讨论本身的社会作用,但必须要承认,在网络喧嚣时代,我们所有参与讨论者都被忽悠了。任何一个公共话题,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倘若连话题都是假冒伪劣,之后所有的讨论也都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不能因为参与了讨论,并且自认为发表了正确的说法而推论得出“真假并不重要”的结论。进一步说,假如网络社会中处处都是根据需要产生的假新闻、假话题,那网络社会也必然是雾霾重重、乌烟瘴气。
必须要正视,在自媒体时代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发声机和小喇叭,这是社会公共话题准入门槛的大大降低。一些熟谙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大仙”,很容易找到某一个时间段内的话题制造的切入点。或无聊中的码字,或有目的的自媒体经营,或为了树立形象骗财骗赞,大量可以撩起公众兴趣的公共话题,从论坛、微信公号和微博广场上被制造了出来。
除了“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个火爆了整个春节期间的话题外,近几天还有被朋友圈疯传的“民间科学家上《非你莫属》被嘲讽”一事。在看到“他首提引力波”、“被嘲讽”、“欠他一个道歉”等文字之后,朋友圈里满满都是愤怒,许多媒体的公号以及大V也纷纷加入为民科点赞。可是,事实证明,该视频之所以被疯转,不过也是在引力波被发现“后时代”的一次话题营销,公众的愤怒与讨论,也多半与科学本身没有关系。
任何时候,都不缺少话题。春节期间的热点,就是回老家过年以及旅游消费是否被宰;2月11日引力波被美国人发现之后,那些曾经鄙视过引力波的边缘话题,也将可能拿出来放大;尤其是看到中国人与引力波有关系的话题后,有人更是习惯于喜怒形于色。此背景下,有的话题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但有些话题的产生,却是无中生有、全程造假。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所有的读者,也都应该有所警惕。
对广大网友而言,应该对一些话题保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别被话题所绑架;对新闻舆论工作而言,要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座谈会上所讲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要尽可能地还原真相。
王石川:观察“苏紫紫事件”的三个视角 2011-01-25 |
王石川:观察“苏紫紫事件”的三个视角 2011-01-25 |
劳动话题:谁给职场“碰瓷人”提供了生存空间 2013-05-21 |
杨公振:谁也不能在公共领域跟舆论玩杂耍 2013-08-22 |
温国鹏:强制命令难推自主保洁 2014-09-09 |
阿 曼:“城管碰瓷执法”管用吗? 2015-08-20 |
自媒体话题狂欢背后的浮躁迷失 2016-02-22 |
对“上海女孩”不能一笑而过 2016-02-22 |
宋桂芳:炮轰空话检讨的看点在哪里 2009-12-29 |
新华网:钓鱼执法的本质是“公权碰瓷” 2009-10-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