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引导年轻父母“既生也养”不能只是唱高调
郑渝川
//www.workercn.cn2016-03-23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一份在广州发布的二孩家庭网络调查披露,高达86.5%的家庭将“没人带”列作要二孩的最大困难。而中国青年报组织的调查则显示,58.0%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的现象普遍存在。63.1%的受访者认为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是造成此现象的主因。近五成受访者坦言若没人帮忙,会考虑自己和爱人一方全职带孩子。(3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这里所说的年轻父母,显然是80后(或85后)、90后。这类群体在自己的青少年阶段,无论成长于城市、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很多人的成长记忆都包括父母忙于工作的内容。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父母,过去曾成长于父母“既生也养”的环境,为什么到了他们(她们)做父母时,就做不到兼顾带孩子和上班呢?

  是这一代年轻父母比上一代人(扮演父母角色时)更懒吗?如果对照两个时代的中青年,可以发现,而今的80后-90后,再到几年后就要迎来婚育年龄的00后,上班时间+通勤时间,基本上多于自己的父辈年轻之时,睡眠时间却要短得多。在过去很难想象的长距离通勤(日通勤往来里程超过40公里,时间超过2小时),而今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是很多年轻父母生活中的常态。

  简单概括来说,现在的上班族,工作流动性更强,通勤距离更长,工作时间和加班要求也总体上比过去更长(高)。特别是部分工作任务以项目制的方式分摊到个人,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任何加班费,上班族还需要带着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工作。这就大大限制了上班族可以投放用来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上班族结婚生子,必然会面临一个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的难题。

  另一方面,这一代年轻父母相对于自己的父辈,要履行好做父母的责任,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上世纪80-90年代以及之前的一些年头里,在城市、城镇特别是工矿区,单位提供几乎全覆盖的公共服务,这其中包括幼托服务、文化服务,可以非常好的帮助职工减轻照料家庭、照顾孩子的负担。而在农村,迟至上世纪90年代,村小分布也非常普遍,农村家庭可以将孩子放心的交给学校教师照看。村小在当时扮演着青少年托管等多方面的职能。

  之前城市、工矿单位及村小提供的相关托管服务,而今已经非常普遍的实现了市场化、货币化。而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部门旨在减轻学生负担使得校方大量裁减兴趣课程,这些课程事实上从校内转移出来,同样以市场化、货币化方式,需要学生家庭付出更高的购买成本。

  让人伤脑筋的是,照管孩子不但得花钱,而且还得耗费大量的时间。中小学及幼儿园“减负”的结果是放学时间提早,作为上班族的年轻父母很难做到按时间接孩子回家。这种情况下,年轻父母只能借助于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助解决托管、接送难题,要不然只能更多的花钱。

  之前包括一些官员和专家,对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提出批评。现在看来,这样的批评着实有点苛刻了。从“只生不养”到“既生也养”的过渡,不能仅仅向年轻父母唱高调、提要求,甚至威胁要给予某种形式的处罚,而应当根据中青年职业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将目前主要以市场化、货币化方式供给的高价服务,包括中小学及幼儿园孩子的托管、接送、兴趣课服务,部分转换为由政府供给或购买供给的公共服务,让年轻父母从巨大的生养压力中解脱出来,可以相对更为从容的兼顾应对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