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警惕积分兑现网络陷阱
徐建中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对于层出不穷的“毒网址”,人们只需放平心态,不点即可,如果实在按捺不住,可以拨打银行电话核实。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力争把“毒网址”控制在萌芽状态,让其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最近,管先生的手机连续收到3条短信,发短信的号码是工商银行客服热线“95588”,内容是“您的账户累计积分即将逾期清空,请登录兑换现金”,短信中还附带一个网址。管先生长了一个心眼,打工商银行客服热线咨询,得知是诈骗短信。此类诈骗短信最近较多,除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的客户也纷纷收到类似内容的短信,有人在手机上点击短信内网址并按提示操作,结果银行卡里的钱就被骗子转走了。(3月23日《苏州日报》)

  “毒网站”通常伪装成银行网站,窃取访问者提交的账号和密码信息。它一般通过“积分兑现”等形式传播,此类短信中一个经过伪装的“毒网址”将点击人连到毒网站,毒网站的页面与真实网站界面几乎一样,要求访问者提交账号和密码。很多人误以为是银行发来的,就按提示操作了,结果马上中招,银行卡里的钱很快被划走。

  近年来,被曝光的“积分兑现”短信诈骗频繁出现,不少人上当受骗。据有关部门追踪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全国假冒积分兑奖骗取市民信息的“毒网址”增长近6倍,达到3500多个,每天“中招”人数保守估计超过2000人,以平均每人损失3万元估计,每天此类犯罪造成的损失额度超过6000万元。

  那么,“毒网址”如此猖狂,难道没有执法部分监管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工信部和公安部都设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行业内的网络安全管理。但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现有的处理机制很难及时有效制止“毒网址”。可以说,“毒网址”是随着网络普及而滋生的附属品,执法部门的监管短期内难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所以,这就需要人们自己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毒网址”骗局。

  其实,“毒网址”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受骗呢?主要原因还是诈骗者抓住了人们受积分兑现诱惑而放松戒备的心理,加上很多人缺乏对网站真伪性验证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让“毒网址”乘虚而入。因此,对于层出不穷的“毒网址”,人们只需放平心态,不点即可,要相信“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如果实在按捺不住,可以拨打银行电话核实,如果是骗局就千万别点。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力争把“毒网址”控制在萌芽状态,让其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