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出生的婴儿躺在保育箱内,旁边的贴纸上,“姓名”“年龄”“诊断病情”“入院日期”等信息一览无余。近日,安徽大量新生儿的住院视频,出现在了一家商业视频网站上,引发网络热议。(7月12日《新京报》)
住院信息原本是十分私密的东西,却被人非法盗取、上传网络,对此,医院说,是因为“黑客攻击”。但上传者“安徽妇幼论坛视”,却是此前院方为了方便家长探视,通过一家名为“安徽妇幼网”的网站,开辟的“新生儿视频探视专区”。
由于诊疗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因此多数医院对个人的信息都严格保密,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新生儿视频探视”系统,也多数由医院自己运营。而该医院却与私人注册的网站合作,提供这一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将大量信息“出让”给对方。对此,医院说是公益项目,但单凭这一说辞,恐怕没有人相信。
个人信息隐私的重要性无需多提,就是如此重要的信息,却因为医院的各种原因而被泄露在网络上,这带给人们的是个人信息的不安全感。从这个方面来说,6000新生儿视频泄露,只是“黑客攻击”一个理由是不能了事的。公安部门以及卫生部门理应牵头组成调查组,就其进行清查和问责,以此保障个体的权利,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等技术的革新,个人信息遭泄露事件频发。《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近半数网民个人通讯信息被泄露。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总体损失约为805亿元。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带来了个人安全隐患,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新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
但以上的条文由于缺乏细节等原因,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举例来说,6000新生儿视频泄露,受害者只能通过《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来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人们的权利。而目前的法律对相关主体的连带责任也缺乏明确说明。由此来说,网友们呼吁多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时候出台了。当买辆车、买个房、住个院、考个试、浏览一个网站,个人信息都能泄露之际,个人信息已经完全处于没有“保护伞”的境地,这样的局面令人害怕。
椿 桦:抓安全生产关键要以人为本 2014-03-06 |
刘远举:产妇死亡迷局中的媒体伦理 2014-08-15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 2014-12-23 |
李晓亮:献给90后的“膝盖”将来还要献给... 2015-07-10 |
文化言论:从“二孩”段子看新生代生育文化... 2015-11-09 |
从“二孩”段子看新生代生育文化观之隐忧 2015-11-09 |
汤华臻:有担当才能回答清楚“我是谁” 2015-11-25 |
找不到回家路不能怪验证码 2015-12-10 |
不要试图给90后贴标签,请平视他们 2016-04-26 |
别对大学毕业生的焦虑一笑而过 2016-07-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