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抵制“过度加班”不能仅靠“行为艺术”
费罗杰
//www.workercn.cn2016-08-10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8月8日,上海街头上演一场名为“孤独沙发”的行为艺术,40位孤独的女性集体站上沙发,呼吁“8.16不加班”,她们举牌向自己的丈夫严正抗议,控诉加班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场面十分震撼。(8月9日光明网)

  “做了一桌你爱吃的菜,只有我一个人吃”“你知不知道我怀孕四周了”“你爱你的工作胜过爱我”“我不要名牌包包,只想你抱一抱”……40位孤独的女性集体站在沙发上,她们手举写满心里话的纸牌,上演着抵制“过度加班”的“行为艺术”。如此“行为艺术”将“过度加班”的危害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更发人深省。

  的确,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相应地分给家庭的时间越来越少。加班成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饭”,更剥夺着人们的幸福感。据权威机构的调查,72.6%的受访者每周都会超时加班。显然“过度加班”已经成为一种愈演愈烈并亟须根治的“社会病”。而在笔者看来,单纯依靠“行为艺术”这种刺激眼球的行为来对抗“过度加班”是远远不够的。抵制“过度加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然而,要真正将法律落到实处,还需要切实加强执法力度,特别是相关的劳动执法部门要跳出“不告不理”的被动执法模式,采取重点单位、企业跟踪、抽查等方式,主动出击,为劳动者“撑腰”,并加大惩处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国,忘我工作的人一般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而在这种“过劳”为“模”价值观的支配下,一个人若想得到社会的肯定,就必须学会牺牲休息时间,拼命工作。这就在无形中为“过度加班”提供了“温床”。这就要求相关媒体、机构要加强宣传,努力改变这种扭曲的、错误的价值观,让人们重新审视工作、家庭和工作、休息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对“过度加班”说不。

  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加班是缘于上班八小时之内的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时间插科打诨,以至“白天沿街走、晚上费灯油”。这就要求广大劳动者要全力干好八小时工作内的本职工作,努力提升工作干劲和效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工作诚可贵,家庭价更高。希望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用心工作的基础上珍惜家庭和生活,拒绝“过度加班”,进而提升生活幸福感。愿“每天工作八小时”能成为每一位劳动者的生活常态。愿抵制“过度加班”的“行为艺术”再不用上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