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8月14日,一条名为“地铁工作人员辱骂乘客”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身着地铁制服的女工作人员和一名男子发生口角对骂,引乘客围观。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回应此事称,8月11日早高峰期间,地铁1号线四惠站一工作人员对乘客出言不逊、用词不当,向社会广大乘客诚恳道歉;同时呼吁乘客上不去车的时候耐心等候下次列车。
当天视频热传,当天作出回应,而且除了道歉和呼吁之外,北京地铁还表示,“将对该员工进行严肃处理,并将以此事为案例,对全体员工加强教育,严格遵守服务规范”。这一表态赢得了不少喝彩,有人表示这体现了严于律己。在我看来,前面的道歉和呼吁是应该的,但后面的处分员工,似乎来得早了一点。
有人曾经讲过,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问是非。但在一些公共事件的处理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事当前,先行处分,再问是非。表现为有关公共服务部门,只要看到与员工有关的公共事件,特别是发生了争吵,第一反应就是先行处分,再去调查。其潜台词是,天大地大,没有平息事件大。在其看来,只要发生争吵,员工肯定不对;处分了员工,也就安慰了舆论。这种做法已然成为公共服务部门舆情应对的习惯做法。
在平抑事件影响上,这种舆情应对的方式,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看到了“高风亮节”,也取得了心理平衡,往往也就不再纠缠于具体事实。只是很少有人考虑到,事件本身有真假有是非,不是所有的争执都是公共服务部门员工的错。于事件本身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和稀泥的做法;于员工而言,这也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在很多时候会伤了员工的心。
从这次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口角发生的起因是乘客先行破口大骂。有不少网友为地铁工作人员鸣不平,认为“地铁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乘客,难免会有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特别指出这一点,是想指出事件起因是复杂的,必须经过认真调查,才能厘清各方责任。诚然,“不管事发经过如何,作为地铁工作人员都不应辱骂乘客”,但不能否认事出有因,更不能不问原因。
理想的做法是,面对公共事件的发生,公共部门先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再作出恰当反应。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可必要的时间是负责的表现。在这其中考虑到舆情反应,可以先行道歉和呼吁,但在对具体员工的处理上,却应该慎重一点。可在很多时候,有关方面急于平抑事端,无视员工权益。而且,调查需要时间,有关方面可能也在担心,公众没有耐心等待真相。像现在这样,先行处分,反倒成了通行做法。不管如何,“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问是非”的原则应该得到坚持。
一事当前先行处分,不是一个好习惯。这种倾向的出现,是最让人担心的,也是最想提醒的。
新京报:公车私用是情节较轻的挥霍浪费? 2014-02-17 |
论转作风干部要有积极心态 2014-06-12 |
徐天海:“过激拥抱”措词是想遮家丑 2014-06-19 |
李劭强:“禁叫外卖”有点道理,但算“懒政” 2014-11-24 |
詹 勇:讲规矩,一把戒尺量始终 2015-01-20 |
徐文秀:把矢志改革者用起来 2015-05-08 |
张松超:“被救不道谢”的习惯性批评迎合了谁 2015-08-19 |
“团购年货回暖”保障职工正当福利 2016-02-05 |
拿什么破除无力感? 2016-04-25 |
别让代步车成为“新马路杀手” 2016-07-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