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不少武汉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段短视频,配文称“武钢发生大游行”。后经警方证实,视频内容系潮汕地区“拖老爷”民俗活动,与武钢无关,而造谣者容某某已被行政拘留。
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网络副产品,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谣言就与网络资讯相伴而生。甚至于有时竟藏身于热闹网络资讯中,让人防不胜防。
对待网络谣言,人们很容易想起那句古话,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似乎只要人们多动脑筋,谨慎行事,就能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调动个人的智慧,俨然治谣之不二法门。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并不那么简单。或许比较麻烦之处正在于,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不是智者。看一看每天的微信朋友圈,就会发现两大问题。一是如果谣言就是经不起历史和现实检验的非真实性言论的话,那么朋友圈资讯到底有多少东西经得住考验?二是如果进行一下个人智力自我评估的话,又有多少人会认为自己不是智者?
似乎许多人都有一种特别坚挺的“智者自信”,而网友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智者,又很容易与一个人的学历头衔、社会地位、知名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之类搞混淆。事实上,一个人的言论是否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有时甚至于与其个人地位、真实智力状况未必是一一对应的,更何况智者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除了出于泄愤、报复等缘由,故意造谣、刻意传谣者之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谣言制造者、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并不是那种喜欢谣言的人。有些人甚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堪称智者,或者在其他领域具备一定权威,但到了网上却未必拎得清。尤其是一些需要相当学养、相当辨识力、相当思想判断力的资讯,很多人就容易坚持“智者自信”,凭经验行事,甚至于凭转发率、点击率、赞赏率之类来作判断依据。或许这种“智者自信”,正是网络资讯真假并存、芜杂莫辨、谣言暗伏的原因所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坚信有图有真相。而如今的网络谣言大抵是有图有视频的,许多造谣者远比普通网友精于网图的嫁接之道。比如“武钢大游行”谣言是有图的,2016环中赛“新洲赛段选手受伤”也是有视频的,看起来具备某种“如假包换”的真实性,看了这样的图,许多现实生活中充满智慧的人们,有时也信以为真。不是事后权威媒体曝光,一些人哪里会想到网络资讯中会有那么多的谣言陷阱呢?
在网络时代,谣言更应止于“智者+”。何谓“智者+”?就是要超越那种既定的“智者自信”,反过来想想,某些暗含谣言的资讯发布者或许正在卖弄智商,正在试图绕晕我们,当此之时,我们不妨暂时放弃“智者自信”,假定自己“智商余额不足”,先冷静充电,再来判断之。
新闻时评:铲除“网络谣言”离不开标本兼治 2014-04-12 |
乔 杉:朋友圈不是伪科学集散地 2015-08-26 |
“掌嘴”网络谣言,不能仅靠“法” 2015-10-29 |
邓海建:“微谣”的杀伤力何以令人惊悚 2016-01-13 |
“微谣”的杀伤力何以如此之大 2016-01-13 |
不给谣言“回炉”留空间 2016-03-08 |
谣言真的止于智者吗 2016-04-21 |
终止谣言还得靠智者 2016-05-17 |
“杨雷雷丢准考证”不能止于辟谣 2016-06-06 |
用“洪荒之力”打击网络谣言 2016-08-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