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因为一则“招募启事”,郑州的黎大妈成了网络红人。她自称今年冬天特别想去三亚看大海,但女儿身居国外,自己又怕孤单,所以想找个女孩陪游,“重新感受一下女儿陪在身边的感觉”;至于回报,她会负担全程所有费用,还送一个苹果7手机作为“小礼物”。(12月10日《大河报》)
看到这般豪气冲天、重金征“女”,网友们惊呆了。有的感慨“可惜我是男儿身”,有的调侃“大妈的世界实在看不懂”;还有的则似乎感同身受,对黎大妈这样的城市留守老人表示同情——重金征人陪同旅游只为解闷,想想都觉得心酸……
对于这事,应该怎么看?要我说,先别把大妈给吓坏了。仔细想想,招募一个靠谱的女孩一起旅游,本是好事一桩。但网友们明显更为“世故”,就像黎大妈说得那样网上“说什么的都有”,调侃、质疑者有之,揶揄、讽刺的也不少,还有很多人“一言不合”就断定是营销炒作,使得大妈忧心忡忡,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为什么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募集驴友、寻找“同道中人”,老年人就不行?其实,社会在发展,老人的观念也在进步。相比以往,很多老人视野更开阔、想法更时尚,他们的“新奇”举动只要在守法、安全的前提下,都没必要大惊小怪。再说了,老年人主动借助新方式、新花样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没什么不好。对于他们的这股热情,其实更应该鼓励,至少也要以平常心看待,而不是围观、起哄,这样只会让更多老人“引以为戒”,一旦把他们的热情吓退了,你就希望他们老老实实在家憋着孤独终老?
目前,一些人对于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印象都还是一幅缺衣少食、晚景凄凉的场景,不少帮扶、慰问也都还侧重在物质层面。其实当前很多老头老太吃喝不愁,物质条件充裕,只是日子过得寂寞。相比于物质慰藉,他们更需要情感寄托,需要精神慰藉,需要更多“平台”和空间。比如社区里的老人活动室大都处于闲置状态,最常见的活动就是打麻将,其实可以发展老人俱乐部、兴趣活动小组等,让更多人下棋、唱戏、跳舞,扎堆玩耍;比如有企业专门招聘已退休又想发挥余热的老人兼职工作,但更多企业还是对求职的老人“一脸嫌弃”,对此其实可以有所突破;比如不少社区推出“时间银行”等志愿项目,吸收老年人成志愿者,让他们一展所长,继续发光发热,这种“舞台”能否再多些?
刘春兴:“扶得起却伤不起”揭法制之殇 2015-09-11 |
舒圣祥:坚守“疑撞从无”则无所谓扶不扶 2015-09-16 |
乔 杉:面对老人摔倒让想象慢点走 2015-09-17 |
王 磊:“扶老罗生门”真相需慎重等待 2015-09-17 |
朱永华:别再想当然地谴责被扶老人“讹人” 2015-09-23 |
玉 素:还是要靠法律厘定“扶老罗生门” 2015-09-24 |
刘雪松:袁大宸有没有勇气先质问自己 2015-09-24 |
“逼人下跪”何以祭奠那位有爱的小女孩 2016-08-03 |
为什么不去放大孩子的人性之光 2016-08-04 |
罗尔的“坦诚”是赤裸的自私 2016-12-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