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最高龄产妇”为何让人唏嘘感慨
石敬涛
//www.workercn.cn2016-12-3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12月28日,一名产妇在长春市吉大二院剖宫产生下一个7斤4两的男婴,母子平安。这名产妇已有64岁高龄,是一位失独老人。她的顺利生产,瞬间引爆了长春人的朋友圈。“祝福这位母亲,真心不容易。”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也为这位了不起的高龄妈妈和医生点赞。该产妇或是国内最高龄产妇。

  孕育一个小生命,对于任何母亲来说,都是神圣而又伟大的事情。而这位母亲尤其如此:64岁、国内最高龄、失独——其身上的这几个关键词,更是让这位特殊的母亲平添了更多的神圣和伟大的光环。也正因为如此,这位特殊的高龄产妇引爆网络,引发了众人的一番唏嘘与感叹。

  唏嘘与感叹的,是这位特殊母亲的超凡勇气。女人本弱,为母者刚。老来得子,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位特殊的母亲感到幸福,替她高兴。同时,每个人也都清楚,这位高龄产妇在这老来得子的幸福时刻,其背后是经历了怎样刻骨铭心的痛楚。老来丧子,人生大悲,这是精神上的无尽摧残;高龄孕产妇,十月怀胎的战战兢兢,这是肉体上的无情折磨。要知道,得需要多么超凡的勇气,让这位特殊的妈妈能够战胜这所有的苦难,而换来这幸福的时刻?

  唏嘘与感叹的,是这位特殊母亲今后的处境与生活。虽然失独之后“老来得子”值得欣慰和高兴,但是这位特殊妈妈今后依然要面对坎坷的人生之路。有人说她伟大,但也有人说她“自私”,因为毕竟已经是64岁的“高龄”,今后在孩子的人生路上,能否给这个“姗姗来迟”的孩子以足够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能否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当孩子“长大”后,面对这样“高龄”的妈妈,孩子会不会受到同龄孩子的歧视,进而受到心理的伤害?最重要的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这位妈妈不得不面临终老,这个尚且年轻的孩子,又该如何独自面对今后的漫漫人生路?

  唏嘘与感叹的,还有作为看客的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现实生活。除了“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每个人通过这位特殊母亲的“传奇”,也体察到了自身,引发了对自身现实生活状态的一些思考。相信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年龄比较尴尬的“70后”及“80后”群体身上,在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后,依然陷在“要,还是不要”这个万分纠结、难以做出抉择的人生命题里。而且,这种纠结有时并不是完全因为经济成本的考量,更多的是“怵头”,是潜意识里的“自私”,是怕失去活在当下的、“现世安稳”的舒适生活状态。在这位特殊妈妈面前,想想上述所有的纠结又算些什么?

  上面所有的唏嘘与感叹,流露出的只是人与人、个体与个体之间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情、关切与体恤。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唏嘘和感叹:像这样的特殊的“高龄妈妈”们,更需要来自制度层面的人文关怀和公力救济,丧子失独的所有痛苦和成本,不应该只由个人来承担。截至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已经超过100万,每年正以7.6万的数量持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产生1100万失独家庭。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当年积极响应基本国策号召,无条件服从大局,为国家利益做出了个人权益牺牲的群体。而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个亟须政策反哺和关爱的群体。比如,利用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建立失独家庭国家赔偿机制。比如,建立专门的社会救助、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保障他们能够优先就医和养老等。唏嘘与感叹只能聊表安慰,落实上述这些制度层面的人文关怀和公力救济,才是实打实的,是最温暖人心的,也是接下来急需要做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