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热衷旅游的“驴友”,应该充分认识到“拼团游”的利与弊,加强安全意识。于监管部门而言,对一些“拼团游”打着非盈利性质赚钱的,虽存在监管难题,但也不妨多一些消费警示,让广大旅游爱好者,远离不安全的“拼团游”。
今年4月,拿到判决书的户外旅游爱好者田丛鑫至今仍觉得委屈,去年夏天,田丛鑫和朋友加入开心驴友自助游微信群,报名参加了前往内蒙古大青沟漂流的活动。漂流中意外造成腰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向旅游组织者索赔时遭拒。法院判决,组织者不以盈利为目的,由于田丛鑫坐姿不对造成受伤承担全部责任。(7月16日 《工人日报》)
事实上,根据《旅游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户外组织和个人等通过社交网络、媒体组织旅游活动,涉嫌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所以,“拼团游”由于组织者不与参与者签订合同或协议、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原因致使参团者出了事,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从安全角度而言,这些“拼团游”的组织者没有相关的旅游资质,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和能力,也埋伏下种种隐患。而一些“拼团游”成员,彼此或许只是网络上的“熟客”,而在实际生活中,未尝不是“陌人”。因此,这也对自身安全埋下了伏笔,一旦诱发事故,往往是追悔莫及。而一些“账目”不清骗人的“拼团”,更会让旅游心情大打折扣。
可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拼团游”潜在的风险不容小觑。尤其是,据记者采访发现,每家“拼团游”项目的正文里都会有个免责声明,也就是“驴友”们常说的“生死状”。可事实上,如果组织者收取了额外的费用,以盈利为目的,那这就属于非法组织旅游的行为,不仅要受到行政机关处罚,发生事故后须承担赔偿责任,免责声明也就无效。
因此,热衷旅游的“驴友”,应该充分认识到“拼团游”的利与弊。要加强安全意识,为防止发生纠纷或其他意外,最好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拼团,或者报名参加口碑好且正规的旅行社。于监管部门而言,对一些“拼团游”打着非盈利性质赚钱的,虽存在监管难题,但也不妨多一些消费警示,让广大旅游爱好者,远离不安全的“拼团游”。
徐大发:“钉子户”5%强征的公正性忧虑 2015-08-13 |
“更年期保护”入法更要落地 2015-08-31 |
薛家明:市场才是衡量景区票价的“定盘星” 2015-09-07 |
司马童:“网购受宠”更应推高“质保自律” 2015-11-11 |
立法保护“老字号”企业体现品牌意识觉醒 2016-06-30 |
“山寨培训”来袭 北大能否抽身事外 2016-07-14 |
艾滋病感染者信息泄露应彻查 2016-07-18 |
大学生兼职被骗,监管不能放任自流 2016-07-15 |
微论 2016-08-03 |
谨防用期变成“白用期” 2016-12-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