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让节水成为城市和居民的习惯

王轶辰
2020-05-16 12:21:27  来源:经济日报

  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5月10日至16日是第29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经过近30年的工作积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已经成为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科技、增强节水意识的工作平台,我国城市节水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力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18年全国城市用水人口增长了103%,但城市年用水总量基本维持在600亿立方米左右,仅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0%左右,支撑了全国60%的人口和70%以上的GDP。与此同时,城市节水总量逐年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持续下降,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水量逐年下降,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显著增加,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大幅提升。

  在看到城市节水成效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节水面临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自来水管网不断完善,生产生活取水都唾手可得,但实则来之不易。跟大家的实际感受不同,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地区间水资源紧缺和分布不均还在加剧;城市水系统的整体性不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任务依然较重,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良用水习惯仍然存在,浪费水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可以说,城市节水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城市水资源浪费的一大原因是市民对水资源紧缺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节水习惯,还有的市民觉得个人行为对节水作用有限。实际上,生活中点滴的用水习惯差异会导致很大的用水量差异,据分析,普通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习惯,就能节水30%左右。

  我国举办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动员广大城市居民共同关注水资源,营造全社会的节水氛围,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推进城市节水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社区在家庭、单位等整个社会网络中的纽带作用,推动节水理念、节水方法、节水窍门进社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节约用水突出问题,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培养市民节水习惯的同时,更要让节约用水成为城市的习惯。过去我们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城市自来水管网的铺设,目的是让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更好地用上水,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管理。要彻底改善城市用水问题,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合理确定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相互关联的城市水系统,加强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能力;并建设再生水梯级循环利用系统,促进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加大雨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多渠道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应。

  彻底改善城市用水问题还要完善价格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市场引导作用。同时,落实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加强对用水行为的监督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编辑:迟语洋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