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治理随地吐痰 ,“最高罚500元”不是关键

王军荣
2020-05-18 15:07:36  来源:四川在线

  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规定提出,在图书馆、超市、公园、电梯轿厢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渍的,将处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罚款。(5月17日《珠海特区报》)

  疫情来了,治理随地吐痰就显得很重要了,随地吐痰的代价也随之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高罚500元”可能是全国最高了。同样治随地吐痰,北京罚款额度由20元以上50元以下,提高到50元、情节严重的200元。不过,治理随地吐痰 ,“最高罚500元”不是关键。

  随地吐痰陋习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即便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也未能断绝。有不少人戴着口罩也要随地吐痰。随地吐痰的危害大,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零点几毫克的痰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有害物质,一口带菌的痰液形成的飞沫可以污染周围数十米。许多疾病因痰而传播细菌,扩大疫情,破坏环境。

  随地吐痰是一大顽疾。治疗起来肯定不是那么容易,这要克服“短时期”出效果的想法,也不能想着“特效药”,以为“最高罚500元”就一定能包治病了。从现实的复杂性来看,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对于随地吐痰的治理,需要保持平常性,既要实施“重罚”,更要“常罚”。其实,即便是提高到“最高罚千元”也未必在短时期内让随地吐痰消失。“重罚”肯定是有效果的,这有先例。比如在香港随地吐痰可处最高5000港元的罚款,事实也证明重罚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治理随地吐痰,面临着执法难的问题。执法难,主要在于取证难。人家随口一吐,可能难以发现,在执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困难,随地吐痰者可能会死不承认,会用各种方式拒不配合,这都是可能存在的。但不管如何,执法必须严,对于任何一起随地吐痰都不能轻易放过。可以充分发挥摄像监控等先进设备的作用,可以调动各职能部门的互动协作,使随地吐痰的行为无处可逃。

  文明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治理随地吐痰 ,需要重罚,不仅要提高罚款的数额,而且还要增加其它成本。当地职能部门还将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这也是值得尝试的。同时,还要加强环境的治理,环境的优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随地吐痰

  有了痰应该怎么吐? 最好的方式就是随身携带纸巾,将痰咳到纸中,然后再将纸扔进垃圾箱。这种文明习惯的养成也会需要一定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不随地吐痰”好习惯,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不随地吐痰”也不仅仅是应对疫情,在任何时候,随地吐痰都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着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