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国“绿卡”将降低门槛的消息引来广泛关注。据悉,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修改“绿卡”审批管理办法,设置更加灵活务实的申请条件,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
“绿卡”制度源于2004年颁布实施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由于申请条件条件严格又繁琐,至今只有1306名外籍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对比同期入境人数,则是数以千万计,仅青岛一地,常住外国人就超过10万。中国“绿卡”,更多时候成为了一种荣誉性奖励,未能方便人口管理,也没有发挥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积极作用。
人才济济、人尽其才,向来是大国气象的特质,也是支撑一国长盛不衰的繁荣密码。回望二十世纪前期美国超越欧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求贤若渴、尊重人才、争夺人才是至为关键的原因。“科学狂人”爱因斯坦、“中子物理学之父”费米、“火箭之父”冯?卡门、“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正是靠着这样一大批外来科学家,美国梦才有站上世界前台的蓬勃后劲。
放眼世界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借学校和企业的研发机构开门取材,还是修改移民法规、放宽留学限制,发达国家的“人才收割机”,重点瞄向的目标里都少不了中国。打赢人才争夺战,成为中国决胜世界竞争的关键。虽然近来涌现出施一公、饶毅、柳百成、邓中翰等一大批“当代钱学森”,留学人员回流也成为趋势,但在人才净流出的赤裸现实面前,人才工作容不得丝毫的骄傲和麻痹。
更为忧心的问题来自体制。狭窄的成才通道,有限的成长空间,坚厚的户籍身份壁垒,让广大人才难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科学发展的瓶颈,人才培养的尴尬,人才流失的现实,深深拷问着中国的人才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
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而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的最佳路径,莫过于改革。惟有改革,才能激发起蓬勃信心,才能激活人才战略的一江春水。我们并不缺乏雄伟的人才规划和人才强国目标,也并不缺少导向性的人才激励奖励政策,我们所缺乏的,是人才体制机制的综合性深入性改革。惟有坚定不移地地深化改革,甩掉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是举的传统观念包袱,打破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和坚冰,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才辈出、人才广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改革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有什么样的改革就有什么样的活力生机和治理答卷。用改革开掘取之不竭的人才源泉,我们必能迎来“人人皆能成才,行行皆能出彩”的生动局面,也必定可以为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征程添注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