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俞新天:文化软实力佐证“中国贡献论”
//www.workercn.cn2014-06-1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并在其对外战略和政策中发挥软实力的作用。软实力的实质是文化影响力,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将从各个方面对国际关系的进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也必须考虑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要求,完善软实力建设的不足。

    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而且主要是文化中的核心即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态度和观点,它是现实的、流动变化的,而且会产生巨大的实际效果。一个国家通过增强软实力,在国际上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样、一脉相承、兼收并蓄,是世界上唯一未被中断的文化体系。儒释道思想、诸子百家学说,直至对近现代西方思想的吸收,中华文化不断更新变化,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脱离文化背景来讨论中国事务,无异于缘木求鱼。

    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有意或无意地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邓小平提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理念,这些无不体现“以和为贵”的文化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英才治国、包容中庸(既可接受市场经济,又可加强政府主导)等文化特质。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将走向何方,“中国崩溃论”、“中国倒退论”、“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在过去30年中不绝于耳。为了回应上述批评和疑虑,中国必须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来证明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争取人心,从而创造更好的国际合作氛围。同时,世界又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为国际关系的进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此,中国不仅要投入更多的硬实力,而且必须在思想、理念、战略、政策、国民心理与素养等各方面做好准备,以更强的文化软实力来证明“中国贡献论”。

    当然,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亟需改进。

    首先要改变重硬实力轻软实力的传统思维,重新认识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中国要成为一个新型大国,必须学习和借鉴其他大国的经验,重新思考文化特别是文化价值观的意义。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建设,并且以最简洁、鲜明的语言对外宣示,逐步得到世界更多人的认可与接受。从国内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人们正确地理解核心价值观,并在行动中加以体现。显然,这需要长期教化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是与时俱进地认识民族宗教问题,构筑民族与宗教国际交流平台。第三,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对外交流。外国普遍认为,在国际舞台上看不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身影,这是中国软实力存在的盲点。在建立更多非政府组织的同时,更要用好现有的非政府组织,例如企业、智库、各种行业协会、学会,妇联、青联、学联等,鼓励它们走上国际舞台,大胆活跃地参与国际对话。此外,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传媒必须转变为“对外传播”,即从以我为主到以受众为主,从重观点演绎到重事实归纳,从重官方发布到重专家讲授和民众传说,从单向灌输到双向沟通,从后发制人转向先发制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