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月28日,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举行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主旨演讲时,首度阐释迈向命运共同体四大内涵。习近平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无论是出席与外国政要的双边会晤,还是参加诸如G20峰会、上合组织首脑峰会等国际性活动,“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都被多次提到。习主席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再次从二战以来亚洲的70年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等多个层面,论述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并首度阐释了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大内涵,堪称系统解读“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宣言。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契合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友善思维。尤其是对于曾遭遇百年动荡与战火的中国人民,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更加期待和睦和谐的社会生活。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对古老中华“和”文化的文明传承,更是对当代中国向往和平的心声表达。
也许,“地球村”的称谓可以形象地描述当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国际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还是走出经济低迷,亚洲各国的发展,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更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
“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共同的使命、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这就需要亚洲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互利共赢,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只有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原则,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增长效应,甚至是“二加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
中国是一个讲道义、守诚信、重担当的负责任大国,不只图私利、不谋求霸权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底线。无论是制定新常态下的国内经济发展战略,还是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亦或是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建事宜,其出发点都是基于立足中国、着眼世界、惠及他国的全球视野,这应当不失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践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期望的成果不会唾手可得。开创亚洲新未来的美好愿景,还需要41亿亚洲人民认准目标、锲而不舍的相向而行。期待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宣言,成为希冀世界和平的好声音和促进亚洲发展的最强音。
“脊梁”评选为何被戳脊梁? 2011-07-18 |
媒体观点 2012-06-06 |
不理坏同学是善意提醒? 2012-11-08 |
“男版孟母”还得立体解读 2013-09-04 |
人肉搜索底线何在? 2013-12-17 |
一周看点(第220期) 2014-02-21 |
简政放权,肃“贪”莫忘治“懒” 2014-02-25 |
上亿水利项目建成即废谁负责 2014-10-17 |
中新社:从有可能到一定能 中国保八有底气 2009-03-24 |
中新社:从有可能到一定能 中国保八有底气 2009-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