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将在哈瓦那举行棒球表演赛。”当美古两国政府还在就恢复关系进行着艰难谈判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总裁曼弗雷德已经开始如此憧憬古巴市场。
这不难理解,作为古巴的“国球”,棒球对古巴人有着难以想象的吸引力。在国际棒坛,古巴队更是一个传奇,奥运会三夺金,世界杯九连冠,身着红色球服、被誉为“红色闪电”的古巴球员,是各国俱乐部的抢手货,特别是代表最高水准的美国职棒大联盟。
然而,古美两国间长期水火不容的关系,却使得赴美打球变得异常艰难。
古巴棒球是举国体制,球员虽可留洋但海外收入要向国家缴税。美国对古的制裁政策,包括禁止美国企业向古巴政府纳税。2005年,小布什政府甚至因此禁止古巴队前往美国参加比赛,被酷爱棒球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斥为“蠢货”。
去美国打球,只有一条路:偷渡,然后宣誓永不再回古巴。一个多月前,在波多黎各举行的加勒比海棒球赛期间,两名古巴球员偷偷离队。尽管古巴最终夺冠,但运动员滞留不归,已成为古巴体育的痛。
古巴棒球选手月工资只有20美元,美国职业球员的平均年收入超过300万美元。 悬殊差距面前,球员出走似不难理解。然而经济制裁与体制壁垒,却让商业转会成为抛家舍业的冒险——可以来打球,却没有合法途径。黑色经济在此刻扮演了丑陋的角色:球探游说诱惑、蛇头敲诈勒索……原本纯粹的体育变成了肮脏的生意,古巴球员成了商品,或者牺牲品。
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古巴,几百公里外的多米尼加,也正经历着与棒球有关的悲喜剧。这个亲美的岛国是美国职棒大联盟最大的外籍球员来源国,成千上万的贫困家庭,将棒球当作改变命运的筹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每一位闯出名堂的多米尼加球员背后,都有数以千计的失败乃至血泪的故事——少年们在条件简陋、缺乏医护的棒球学校里苦练,渴望着球探的邀约,梦想人生能如一记全垒打般瞬间成功,唯利是图的老板,甚至逼迫他们服用禁药提高成绩。但如今能效力美国职棒大联盟的多米尼加球员,不到100名。那些最终没能踏上美国球场的棒球少年,迎接他们的人生又会是什么呢?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常年保持在15%以上。
其实,无论古巴抑或多米尼加,无论反美抑或亲美,当贫困小国面对超级大国,小国的遭遇不会因意识形态有实质差别,因为这一切在不对等的政治和逐利的资本面前,根本就无关紧要。
月收入只有20美元的古巴棒球队员,美国棒球梦碎的多米尼加青年,哪个会拥有更好的人生?这可能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棒球可以改变的,终归只是个别人的命运。对发展中国家,惟有惠及多数人的治理,公平正义的秩序,才会成全更多人的梦。
世博走笔:一块竖起的指示牌,通向快乐 2010-08-12 |
刘 楠“柠檬水女孩”的遭遇有什么启示 2010-08-16 |
陈一鸣:将人生发挥到极致 2011-08-11 |
看台七日 2012-09-17 |
温 宪:历史性难题遭遇机制卡壳 2014-02-07 |
林德韧: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奥秘 2014-02-13 |
梅明蕾:“政治”中的角色自觉 2014-04-14 |
怡 文:互联网企业撬动技术创新 2014-07-23 |
曹 竞:刘翔为何难说再见 2015-02-09 |
翠 红:子怡接受汪峰,爱你等于爱自己 2015-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