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蓝建中:东京多雨,为何少见“看海”
//www.workercn.cn2015-08-0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每逢雨季,中国各大城市常常会出现“看海”景观,甚至会出现溺亡事件。现代大城市基本都是水泥丛林,建筑众多,路面硬化,加之热岛效应易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暴雨,而降雨几乎无法渗入地下,所以出现“都市型洪水”并不稀奇。

  日本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国家,降水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近2倍,是降水特别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夏季,台风频繁,时常大雨滂沱。不过,在东京这样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我却从未目睹过降雨后道路沦为泽国的画面,甚至路面都很少发现小水洼。即使个别地区曾发生局部“都市型洪水”,但受益于东京为解决都市水患而多管齐下的努力,这一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1994年,东京23区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下水道覆盖,总长约1.6万公里。这些管道的直径从25厘米到8.5米不等,如此长的下水道可以使落在道路上的雨水迅速排走。东京干净整洁的街道,也充分促进了下水道发挥作用。试想,如果街道肮脏不堪,下水道格栅长期被垃圾、泥沙等堵塞,不仅雨水流不走,管道早晚也会堵塞。

  由于地形问题,光靠下水道显然无法顺利排走雨水,所以东京还建设了大批排水泵站。此外,东京市内河道纵横交错,除了荒川、隅田川这样的大河,很多小河都作为排水沟使用,而没有为获得地皮加以填埋。这些小河都利用混凝土建设了护岸,对排水发挥巨大作用。除了排水沟,东京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池塘,如不忍池、碑文谷池和洗足池等,都发挥了存蓄雨水的天然水库的作用。

  “降下来是洪水,降不下来就缺水”,这是很多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如果能够有效利用雨水,可以同时解决洪水和缺水的问题。因此,日本的大城市非常重视拦蓄雨水作为资源,“流走是洪水,拦住是资源”的意识深入人心。

  现在,响应“在首都中心建立微型水库”的口号,东京有超过1000座高层建筑引入了雨水利用设施,两国国技馆8400平方米的大屋顶能收集1000立方米雨水,平时用于冲洗厕所,夏天可以用于冷气设备,冬季降雪时,还可以通过喷水把堆积在屋顶的雪融化掉。这些雨水收集设施对减少降雨外流、防止城市水灾发挥了不小作用。

  除了硬件建设外,日本的气象预报详尽且准确,有利于市民提前防灾并避免洪水影响。目前,气象厅对于降雨实施降水短期预报和降水实时预报,降水短期预报以30分钟为间隔发布一次,预报此后每小时的雨量。从2004年6月1日开始,气象厅还采取了更为迅速的降水实时预报,而从2011年3月1日开始,每隔5分钟就预报一次降水情况。

  国内每次发生“都市型洪水”,就会引发市民一片牢骚,媒体也会发一番感慨。不过,洪水退去后,又一切照旧。李克强总理日前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重“面子”,也要重“里子”,这值得很多城市管理者深思。其实,日本大城市防止内涝的措施,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关键是愿不愿意做。如果为政者不只追求外表光鲜,而注重增强城市的“体质”,“都市型洪水”并不难防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