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距离欧洲有多远?
在汉使张骞的心中,或许是13年的砥砺前行;在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脑海里,或许是4年的跋山涉水;对当代人而言,那恐怕只是十几个小时的国际航程。
现代交通运输正在将地球变小。从马背时代到航海时代,再到航空时代,交通的便利让远距万里的中欧变为近邻,交往日益活跃。如今,欧洲人使用海尔冰箱,中国人乘坐空客飞机,已稀松平常。
守着中欧贸易的富矿,坐拥海运、空运的便利,中欧间还需要建设一条铁路物流大通道吗?答案是肯定的。
铁路运输更易找到效率与成本的最佳结合点,是性价比最高的绿色运输方式。中欧铁路班列通常比传统海运节省10多天的时间,时效优势不言而喻。与航空相比,铁路运输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绿色低碳,货主轻松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正因如此,2011年才开行的中欧班列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继去年开行列数增长2.85倍后,今年前7月的开行总数又超过去年全年。市场用数字和行动给中欧班列投了票。
然而,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铁路跨境运输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面临的挑战一点不少。要打造这条崭新的贸易丝路,就得打破传统模式,多些合作新思路。
跳出“丝路”说思路,沿线政府不妨多点真金白银的前期投入。中欧铁路物流名曰服务中欧贸易,实则也造福沿线。经济航空、海运往往都是直达运输,中途不再发生任何贸易,而铁路运输却可以利用中转之便,形成一条集制造、仓储、信息、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丝绸之路产业带,为沿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供“造血”机能。抓紧机遇,提高铁路货运硬件质量,加快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将中欧铁路物流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消化铁路运输的溢出效应,对各方而言都是最优选择。
踏上“丝路”说思路,关键还是运输企业要迈出改革创新的脚步。中欧铁路运输目前最大烦恼之一还是欧洲货源不足,时有满车去、空车回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运输效率与效益。铁路运输企业如果积极抓住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拥抱“互联网+”,提供新服务项目,定能在耗时过长的海运与运费过高的空运市场中间闯出一条新路来。
围绕“丝路”说思路,离不开贸易便利化服务。如今,80%以上的国际大宗贸易还是依靠低廉的海运服务,主要就是因为陆路运输报关、检验、检疫等手续过于繁琐,效率已很难满足现实需求。中欧班列要想分得更多蛋糕,一靠中欧贸易继续做大,二靠沿线政府“简政放权”,促进贸易便利化,口岸各部门多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甚至可尝试“一车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今日的中欧铁路物流还仅仅是个孩子。但它一定是个前途远大的孩子,只要自身努力,各方呵护,终会撑起“一带一路”上的一片天空!
检察日报:落实总书记批示关键是“开动脑筋” 2009-01-16 |
检察日报:落实总书记批示关键是“开动脑筋” 2009-01-16 |
丝路:文明交汇之路 2014-06-25 |
付 森:铁路货改应找准关键 2014-06-30 |
曹鹏程:畅通新丝路需要新思路 2014-07-04 |
迩 晓:反恐合作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2014-11-21 |
张 雄:铁路物流能否三年成为世界一流? 2015-05-22 |
翟 隽:以合作创新促中法关系发展 2015-06-30 |
王义桅:中欧聚焦“战略对接” 2015-07-01 |
艾 佳:推进价格改革勿忘民生 2015-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