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守望相助中,中国和欧盟迎来建交45周年的历史时刻。45年来,中欧关系被不断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内涵。
回望历史,1975年5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中欧关系的崭新篇章。45年间,中国和欧盟各自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中欧关系始终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欧不断扩展与深化互利合作,为各自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给双方人民带来更多利益;中欧共同在国际事务中为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而努力。强劲增长、持久和平、持续创新、清洁环境和多元文明已成为中欧的共同目标。
直面当下,中欧携手抗疫正为双边关系写下新注脚。在中国疫情最吃劲的关头,欧盟协调各成员国多次向中国运送防护物资,为中国战疫雪中送炭。当疫情在欧洲蔓延,中国“投桃报李”,在国内疫情形势仍旧严峻的情况下,迅速驰援欧盟成员国。一支支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一列列满载中国社会各界捐赠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一场场分享中国抗疫经验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一次次中国支持并参与欧盟组织发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多边会议……疫情之下,中欧守望相助的战疫情谊,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放眼未来,新冠肺炎疫情不是人类最后一次面临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更不是人类最后一次面对的全球性挑战。同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国、欧盟应和国际社会一道思考:面对危机和挑战,人类应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应对?如何保持经济和社会韧性?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为经济全球化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人类未来命运。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怎样行稳致远?
更高质量的发展。中欧双方应当改变通过增加资源消耗来换取增长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创新技术、数字互联和绿色发展将为未来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发挥更大作用。欧盟也在积极推进绿色新政和数字战略。中欧应当积极培育这些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地造福中欧人民。
更紧密的合作。在抗击疫情中,中欧选择同舟共济,再次证明彼此是相互需要的伙伴。面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和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跨越地理隔阂、突破观念藩篱,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全球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更高水平的开放。疫情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化的诸多反思。但全球休戚与共的事实不变,彼此脱钩、隔绝更没出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不会停顿,也真诚希望与欧盟等国际伙伴共同努力,维护全球开放合作环境和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中欧全面投资协定(BIT)今年内结束谈判的目标没有改变,将释放出更多中欧加强经贸合作的利好消息。
经过45年的耕耘,中欧关系已经具有牢固根基,有能力经受各种挑战,也有能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当前,欧洲抗疫形势正向好发展,相信经历疫情考验的中欧关系必将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