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全球,面对这个人类共同的威胁,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但美国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转嫁自己抗疫不力的失责,不仅恶意制造国与国的割裂,而且打击全球合作努力,助长了新一轮反全球化的声音。而我们更需警惕的,是在这一轮反全球化声势中潜藏的“去中国化”动向。
全球化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早就超越了西方。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进一步推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客观说,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并不相同,一些国家认为全球化带来的资源与财富再分配是一把双刃剑,有受益者也有失意者。近两年在美欧等西方国家,认为新兴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更大自己获益不多,因此反全球化的声音渐盛。
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欧美先后成为疫情中心,令全球化承压更甚。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疫情使得人与人、国与国越来越担心相互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在联盟不稳定和国际合作缺失的环境下,有更多的人主张要减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疫情对全球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产业链的重组。
而无论是疫情暴发前还是疫情中,美国都是这波反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力量。美国原本是全球化主要受益国,但特朗普执政以来高呼现行的国际贸易机制严重伤害到美国利益,从而对多个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征关税。不但利用单边主义破坏了全球化的运转,而且还瘫痪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仲裁功能。
美国在打破现在的全球化同时,也在推动“去中国化”。一是从本国来看,特朗普政府早就有把在中国的一些美国公司撤回国内的打算,疫情暴发后华盛顿加大了在这方面的声势,甚至有白宫官员表示美国政府将承担美国企业撤出中国的费用。
二是从主要国际组织看,美国正努力“布局”。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宣布提前辞职,让美国方面看到有机会选择一位他们中意的继任者。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就表示,“在未来几个月里,美国期待着参与到新总干事的选举进程之中。”此前,美国任命马尔帕斯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就发挥了这种作用。
三是从金融角度看,不久前因疫情影响,为了给美元流动性提供支持,美联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建立了临时美元互换机制,但却没有中国央行。
面对这种“去中国化”的动向,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领导人已多次强调,中国不会关上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一精神不应只在政策文本上,更应落实到现实中。对待外资外企,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开放,让它们融入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中。
其次,在商言商,以更好的营商环境稳固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今年3月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开展的针对美国在华企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企业都对今后一段时期在华复工复产表示乐观,无意撤离中国市场。
再次,让世界更多国家享受到中国提供的诸多便利。全球化离不开伙伴,只要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中国就无需为少数国家推动的“去中国化”担忧。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