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朝清:谁来护航“趟水上学”路
//www.workercn.cn2014-05-23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多家网站转发一则图文网帖称,广西昭平县农村学生“趟水上学令人心惊”。5月20日,昭平县政府回应称,“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迅速采取措施,确保学生上学安全”。(5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趟水上学”的无奈与悲怆,固然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乡村教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客观限制,也有主观认知上的短板与不足。对风险防范某种程度上的漠视,对乡村教育“顺其自然”的麻木与敷衍,导致农村儿童犹如散布原野的“野草莓”,没有得到应有的制度庇佑和人文关怀。

  在谈论教育话题时,人们通常关注的都是城市孩子“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很少关心农村孩子的基本生存困境。这种“集体无意识”,说到底是一种风险漠视:对突发的、伤害性大的风险警惕较高,而对那些缓释性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不足。一旦“趟水上学”时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再去“亡羊补牢”,这样的治理滞后,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管理的缺失?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占很大比重的农村学生不喜欢寄宿制学校,上学路途艰难已经超过经济贫困、学习困难,成为农村儿童辍学的第一原因。当上学成为一段步履维艰的旅程,令人望而生畏的上学路,又怎么去播散希望的种子,给农村孩子带去更多人生的光亮和温暖?只有不断健全乡村教育的安全保障,提高乡村教育的条件和质量,农村孩子才有更多改变命运和人生突破的可能。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暂时处于社会底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失衡,让他们人生上升和社会流动的空间狭小逼仄;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制度“壁垒”和人为的“藩篱”,侵蚀着他们人生向上的希望。改善农村儿童的生存境遇和教育生态,在寄希望于政府的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尽管山水阻隔,但农村儿童“趟水上学”的痛与苦,我们都应该感同身受并伸出援手——每一个人的举手之劳,都可能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