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李 妍:“撕书殴师”是逾越底线的病态狂欢
//www.workercn.cn2014-06-05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拯救暴戾青春,对师道尊严保持起码的尊敬,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高考在即,陕西长武县中学高三学生,在停课复习前最后一天上课时,开始了“撕书狂欢”,部分学生将学习资料撕碎从楼上扔下,以发泄压抑已久的情绪。然而,一位50多岁的老师在阻止一名学生撕书后,却被该生带领5名同学围攻,打得满身是血,“三根拖把棍被打断成好几截”。针对陕西长武高中生围殴老师事件,当地警方已依法对事件展开调查。

    高三学生撕书绝非个案,在很多学校,高考前“撕书”俨然已成传统。很多学校对此多持宽容态度,认为“撕书减压”,不妨淡然处之。通常情况下,在撕书释放焦虑与压力之后,学生也多能在校方的规劝下恢复平静。然而,在长武县中学,“撕书狂欢”最终却演变成了对老师的围殴,这就绝不是情绪释放那么简单了。从“三根拖把棍被打断成好几截”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打人学生对老师肆无忌惮、冷漠残忍,这不仅是对尊师重道伦理的严重挑战,更是对师道尊严、道德法律的无视,这种扭曲的病态行为,理应受到法律严惩。

    校园里“撕书打老师”的病态狂欢不是一天炼成的。这些年来,“撕书文化”之所以盛行,除了应试压力的问题,新一代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极度渴求走出被安排与设计的人生,希望摆脱被禁锢的模式化生活,渴望获得人生的独立与自由,也是撕书现象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只是,青春的张扬与躁动,离出界与越位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青春冲动一旦突破了道德的范畴与法律的底线,青春就会成为“无知狂妄”的代名词。沾染上暴力色彩的青春,就会为冲动付出高昂代价。尽管在此前,当地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不影响这6名学生参加高考,经过教育局和学校协调,被打老师现在已答应暂时不报警,等高考结束再处理。但经媒体报道之后,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这,其实才正应该是对学生的规则教育——青春固然可以用来张扬,但只要出界,不管什么原因,不管遇到什么状况,即便是面临高考,只要违法,都必然付出代价。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学校正是因为过度重视应试,过度重视升学指标,而忽视对学生的规则教育、人格教育,学生才会“恃考而骄”,认为考试成绩可以掩盖一切,甚至一些明显突破道德乃至法律范畴的行为,也可以成为他们心中的“小节”。当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而只是致力于培养考试机器的时候,教育就会失去基本的底线。尤其是,当应试这种单向度的评价体系造成过大压力,而学生却又无法排解时,以应试利益联系起来的师生就极可能滋生矛盾,二者关系也极可能被扭曲。这种情况下,一旦老师疏于与学生沟通,或不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技巧,个别学生就可能由着青春冲动,撕碎书本,殴打老师,撕裂师生之间的关系。

    这是长期重应试轻规则与人格教育种下的恶之花。拯救暴戾青春,对师道尊严保持起码的尊敬,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衡量一个人的人生,除了应试,还有其他多维的向度。面对应试压力,学校也理应建立起日常与考前的心理疏导机制,平时多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理情感沟通,多注意排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要注重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及教育的方法。无论如何,减压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可以多样,听音乐、做运动、拉家常,样样都可以,但如果是“撕书”,甚至发展到打老师,就真的是一种病态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