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马志刚: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
//www.workercn.cn2014-06-25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但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将职业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非正规军”,其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学会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

  最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别出心裁”地给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这一小小改革探索,为多年来总觉得“低人一等”的职业院校学生镀了金、添了彩,增强了职业自信,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与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持续改善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发展还比较落后。资料显示,在目前我国2亿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仅3000万人左右,高级技工的短缺特征十分突出。人社部去年对全国104个城市的统计表明,高级技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倍率悬殊很大,前3个季度均超过2,第四季度也接近这一水平。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一带,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更严重,一些企业尽管把工资提了再提,但依旧招不到人,“技工荒”频频上演。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在下降。据报道,不少地方的职业院校都出现了较高的辍学率,个别地方职校学生流失率高达40%。

  职业教育发展不起来,一个重要症结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将职业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非正规军”,职业院校在招生中居于末端,其生源大多是普通高中、本科院校“筛过一遍”后剩下的,以至于很多人称其为“次品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士学位”的探索绝非简单的一纸“文凭”,它有助于改变职业教育“矮人半头”的形象,值得肯定。

  不止观念,眼下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障碍。比如,职业教育本应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但由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产教分离卡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脖子”;又如,职业教育“断头路”问题突出,大部分升入高职的学生都是非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贯通衔接不畅,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通道也不畅通;再比如,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偏低,据估算,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普通本科学校的56%,不少地区甚至低于这一水平。

  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发达的职业教育,还是制造业兴盛的人力资源根基。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惜重金推进“学徒计划”,其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培训出更多高级技术工人,为振兴制造业做准备。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要使“中国制造”更多地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要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通途”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人口压力转为人才优势。

  改革是破解职业教育困境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这一要求非常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学会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加大政府支持,又善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我国有9亿多劳动者,如果职业教育发展起来了,大多数人掌握了高级技能水平,那么,我们就拥有了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