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转型升级要靠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的活力释放,创新驱动要靠每一个企业的实在行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应成经济新常态下的“主旋律”
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的很多“老路”已经走不通。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在经济爬坡过坎之时,转型升级是否找对了路,不在于官员和企业的口号喊得是否响亮,而要看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是否被创新激活。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跑两会时发现,船舶业在新常态下有了新变化:在行业繁荣兴旺时,船企无心考虑技术更新,科研院所的成果很难转化,“能提高10%能效的技术都少有人问津”;如今船舶行业不景气,科技创新成了香饽饽,科研院所的新成果“只要能提高1%能效,就会有多家企业争相来抢”,连多年储备的成果也已不够用。
科研院所由“冷清”变“红火”,对应的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换挡。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耀眼成绩,但主要依赖的是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走的是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消耗的路,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现如今,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大环境发生变化,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行业不得不升级换代,依赖科技创新谋求更多发展空间,科研院所有了更多“大展拳脚”的机会。
从船舶行业的积极变化,可以窥见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状态。现如今,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板,在经济新常态下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发展仍是硬道理,但我们要的是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是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是既能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又能昂首阔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一些行业、地方之所以面临山穷水尽的发展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受各种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原先的发展模式本来就缺乏科技创新的基因;另一方面,虽然在某些领域已有一些创新成果,但不少企业习惯了过去那种粗放的发展方式,缺乏主动转型的意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表明,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进军,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自主创新的强大支撑。2014年,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这一数据已鲜明地昭示了政府对创新的态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朝着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方向阔步迈进。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要做好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减法”,把科技创新放在“四个全面”的大战略之中去谋划,将科研体制改革放在国家全局去推进,真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当然,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想拥有科技创新的主导权,就必须想方设法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按下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快进键,尤其是改变以专利和论文数量为核心的指标考核体系。要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活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可以搞出更多质量更高、前景更广阔的科研创新成果。
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转型升级要靠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的活力释放,创新驱动要靠每一个企业的实在行动,科研机构“冷变热”释放了积极信号。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造热情和创新潜力,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应成经济新常态下的“主旋律”。
人民日报:尽快实现创新驱动 2009-07-16 |
人民日报:尽快实现创新驱动 2009-07-16 |
邓天佐:科技金融大有可为 2013-07-01 |
科技日报:重新审视“两张皮”问题 2014-06-16 |
柏木钉:让沉睡的专利快点“醒”来 2014-07-07 |
吴信宝:打造创新型城市“升级版” 2014-07-22 |
柏木钉:莫让仪器睡大觉 2014-11-17 |
佘惠敏:突出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 2014-12-22 |
稳中求进 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2015-01-05 |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2015-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