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国民的文化认同与文明修养。
第一,国民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础;第二,国民的文明修养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成功与否的瓶颈。从前者来看,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有可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化”掉。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极为重要。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从后者来看,我国国民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除了体制之外,干部、群众的文化教养、敬业精神、责任心、工作作风等,成为我国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以上两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调治功效。
有鉴于此,吁请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高度重视并促进国学教育问题。
首先是蒙童教育与国民教育。其中,九年义务制教育与高中的国学或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一代又一代国民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及文化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对国民的人格养成、文明修养、人文教化,最为重要。建议把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把最需要中小学生们掌握的中国文化基本的精神内核、做人做事之道,以循序渐进、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其次是大学的国文与国学教育。建议让所有科系的大学生上好国文课,成为必修课,并在通识教育中让大学生多读一点中国经典。
再次,国民的国学教育还有成人、终身教育系统层面,要进入社区、乡村、企业、机关、军营及老龄大学等,覆盖全社会。
不同层次的国学教育,特别是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大量师资,这正是国学学科与国学院系存在的理由。我们要大力培育国学师资与人才,让他们接受系统的国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我国现存大量的书籍、文献、档案与古今地域人物资料,亟须专业人才做系统整理与研究。
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尽快设置“国学(中国古典学)”学科,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使我们国学专业有户口(即在学科目录中有名称与代码),名正言顺。
新华网:“国学考核”别成“政治任务” 2009-10-23 |
新华网:“国学考核”别成“政治任务” 2009-10-23 |
每周快评:重启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什么 2012-10-14 |
张枫逸:国学进课堂须过三道关 2012-11-06 |
张枫逸:传统文化,进课堂更要落地生根 2012-11-07 |
高谈阔论:国学教材,让孩子们读读古书 2012-11-19 |
国学与考试该如何“相处” 2014-04-18 |
广州日报:国学班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4-05-08 |
发扬“两创”精神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2014-10-11 |
何 旭:“国学加餐”还需摒弃形式化思维 2015-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