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晏 扬:高校“大类招生”值得期待和推广
//www.workercn.cn2015-03-31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今年,四川不少高校在全部专业或部分专业推行“大类招生”,这项措施被视为目前高考改革的“先头兵”和大趋势。所谓“大类招生”,就是招生时不分具体专业,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学习一年或半年后,对专业分类有了一定了解,再根据本人意愿、兴趣、就业去向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选择专业。

  一直以来,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得选定专业。由于很多考生乃至老师、家长对高校专业划分并不了解,此时的专业选择往往有着很大的盲目性,等进入高校学习一年半载,才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志向相去甚远,虽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人们常说高考“一考定终身”,不仅指考分决定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大学以及能上什么档次的大学,而且指一旦选定了某个专业,便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走向乃至前途命运。兹事体大,有必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广大学子都有机会选择真正中意的专业,避免“误入歧途”。

  高校“大类招生”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譬如,一个高考生对哲学感兴趣,他只须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哲学学科,至于究竟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现代西方哲学,抑或中国古代哲学,等入校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了解,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即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把学习当成乐趣,才能把一个专业学好学精,进而有望成为这个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所以,高校“大类招生”首先是一项对学生有利的招生政策,这项政策的推出,体现了高校对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尊重,彰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非是在教与学两方面下功夫,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好好学也是枉然。显然,要让学生好好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并且具备学习这个专业的特长。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实行“大类招生”,让学生从自身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专业,为学校“因材施教”打下了基础,不仅对学生有利,而且对高校有利,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大类招生”不只是学生与高校的“双赢”。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高校“大类招生”在避免部分学子“误入歧途”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在避免部分学子浪费宝贵青春时光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更多高水平人才。所以说到底,“大类招生”在实现学生与高校“双赢”的同时,最大的“赢家”将是国家和社会。

  一个小小的变革就能实现多方共赢,高校“大类招生”没有理由不推而广之,说它是高考改革的大趋势并非虚谈。当然,从“大类招生”开始,逐步实现大学生自由转专业,给予每个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后悔权”,这应该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