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某村镇银行招聘负责人表示,“如果入职后拉来的日均存款能达到3000万元,则肯定可以成为正式员工,否则只能算劳务派遣”。毕业季临近,面试是许多即将走出校园的莘莘学子目前最核心的关注。记者查验了部分内资银行的招聘启事发现,“人脉或社会资源优先”的表述确实比较常见。(4月28日《证券日报》)
银行招聘实习生,名额靠父母资产排队;银行招聘员工,凭拉来的日均存款额“说话”……内资银行依然任性。银行“嫌贫爱富”由来已久,当然,这里有着一定的市场元素,毕竟“揽储”是银行员工的“分内事”,看中“人脉与社会资源”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资金与资本已经不是唯一的“支点”,招聘也不再只是“拼爹”这一独角戏,人才的后天优势则更加有“钱途”。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残酷地对传统银行业釜底抽“薪”。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马蔚华讲过,今天,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了,它所服务的就是过去传统银行忽略的弱势群体。这就是普惠金融。传统银行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拥抱互联网时代,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否则就会变成“恐龙”。银行业不能坐以待毙,把自己的思维变成互联网思维,古老的银行业也可以焕发青春。
银行招聘潜规则束缚金融创“薪”。其实,银行那套潜规则形成时,尚未进入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时代。如今时代不同了,规则就不能玩“潜伏”,不然最终吃亏的是自己。从招聘这个细节来看,银行显然还是“没改变”。如果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来推测的话,银行还是在传统思维里“打转转”,并未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如果银行任性地奉行潜规则至上,必然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这很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说银行“四面楚歌”并非危言耸听,至少有来自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压力,有来自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压力,有来自民间融资立法规范的压力,此外,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传统银行业是甘心成为“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还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创“薪”?跨入大数据时代,银行岂可拨弄“小算盘”?只有当金融资源的配置由金融市场发挥出决定性作用时,才能迎来更健康更阳光的金融现代化。
吕志强:银行业融入互联网须更加主动 2013-08-19 |
吴学安:网络理财谨防潜在风险 2014-03-05 |
曹华飞:谨慎乐观看待互联网金融 2014-03-12 |
李彦宏:产业变革需要新的“风口” 2014-03-13 |
光明日报:因势利导用好互联网金融 2014-07-16 |
程施臻:从世界互联网大会选在乌镇召开谈起 2014-11-19 |
杨国英:发展互联网银行尚须弥补征信短板 2015-01-06 |
张晓玮:互联网是金融改革加速器 2015-01-19 |
新京报:中国“互联网+”:天时地利人和 2015-03-16 |
深圳特区报:为经济增长提供创新创业的新驱动 2015-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