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实现教育的真正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支持的最好办法便是真正理解新方案的改革实质和内涵。简而言之,就是齐心协力,让孩子们可以全面成长、快乐成长,让教育回归育人本原
作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配套政策,《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的实施办法”)近日出台,传递出了将深刻影响全社会未来发展的教育转型的关键信号。
教育转型首要攻坚目标取得切实突破
多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下的教育模式演变已经形成深刻的社会影响。实现教育转型,高考方式本身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公众常说的“高考指挥棒”效应。毋庸置疑,教育转型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然而,实现教育转型和改变高考模式并非易事。一方面,如何找到科学、合理、可行、可承受成本范围内的转型方法需要智慧和审慎,因为这一改革面对的是深层次的复杂问题;另一方面,多年来的发展惯性给数代人烙下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印痕,总有人存在不相信变革能够发挥有效作用的思维惯性。
令人欣慰的是,研读了上海出台的两个高考配套政策,我们看到了面向教育转型的积极信号,尤其是深度科学研究和精心制定的顶层设计过程。文件不仅鲜明展现出教育转型的决心,而且体现出系统转型的清晰逻辑与和谐体系,作出了许多权衡和规制,给出了较为简明的可行性实施途径和方式。
实现教育转型需要科学正确的策略实施
在现实社会中,考试是无法避免的,它也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关键是怎么考,以及用什么评价标准来实施判定。怎么考实际就是教育目的和目标的问题,什么标准实际就是教育方式的取向问题。这两个方面也决定了教育转型应该朝什么方向以及怎么转。新的实施办法核心内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其关键配套是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这从深层次上落实了“全面发展教育、体验觉悟内化、快乐自然个性”的理念,也就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有关真善美的全面发展教育。真善美对应了人类的一切知识能力范畴,又分别对应着人生的科技、人文、艺术范畴。三者互相关联,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并重,缺一不可。不学科技,人生就没有本领技能;不学人文,人生就没有方向情感;不学艺术,人生就没有层次品位。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新的实施办法正是在这一目标上设计了一个更具导向性的体系,它将知识框架主要定义在学业水平考试范畴,而将真善美的全面素质教育更多地定义在综合素质测评范畴。两个文件相互配合,互相支撑,在教育转型的正确实施策略思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具备了可以立足的科学基础。
落实教育转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新的实施办法推行后,可能有人担忧学生的“负担”会增加。果真会如此吗?
首先,新方案把考试的内容科目和考察重点严格限定在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内容不是一味追求“深、难、绕”;同时,新方案不将文化科目考分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同时要看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情况。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可以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
其次,新方案构建了一种更看重综合素质形成过程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过程记录和成效评估共同作为主要评价要素,而且由大学等“终端用户”根据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来实际应用评价结果。学生将从功利性地追求所谓“加分”,逐步转型到追求“适合自我的成长和发展”上,这无疑是一种正确教育转型的关键牵引模式,将发挥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新方案要取得成功,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各方面的科学实施。对于高中学校尤其是名校而言,应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导向,积极配合新方案的要求,科学调整当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应该准确认知孩子学习的正确目标和要求,让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更有效地为孩子学习转型服务;对于校外教育机构而言,应该尽快适应当前的教育转型,积极融入新时期的“大教育”体系,不再只为学生的所谓“特长”技能训练提供功利化教学。
实现教育转型需要科学管理与过程控制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阶段,任何有关教育的理想化方案设计都必须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规范管理和过程控制。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更是如此,其良好理念和科学体系的准确实施,还需要在前提条件、环境氛围等方方面面建立更好的基础。譬如,家长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选择和时间安排,必须让家长的认识和理念转型,适应新方案的要求;再譬如,应大力加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严格按照实施办法的组织管理保障要求,针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实施严厉的管控,建构新方案成功的基本支撑点等。
这些外部的环境条件如果能够真正实现转变,教育转型的要求最终又将回归教育内部,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能力、学校的管理模式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教育的真正转型便指日可待。
实现教育的真正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支持的最好办法便是真正理解新方案的改革实质和内涵。简而言之,就是齐心协力,让孩子们可以全面成长、快乐成长,让教育回归育人本原。
中国教育报:以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2009-02-12 |
中国教育报:以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2009-02-12 |
高招不认会考成绩,素质教育“被将军” 2010-04-21 |
钟飞兴:“零作业班”是素质教育的尝试 2011-02-01 |
严 阳:未必“特长”,至少“喜欢” 2011-05-24 |
严 阳:不能“特长”,至少“喜欢” 2011-05-25 |
量化文体特长是应试教育“念歪经” 2011-05-26 |
长江日报:素质教育,无钱莫谈? 2010-04-26 |
徐德国:取消高考加分有那么难吗 2013-05-29 |
秋穿夏装 “冻人”表演谁忍看? 2013-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