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新 星:“替课族”的商机正是高校的“危机”
//www.workercn.cn2015-07-02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6月29日,央视新闻播出了一则新闻:大学生花钱雇人替上课,一节课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有时一节课上替课者能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6月29日央视新闻)

  这则新闻的可怕之处在于,对于一些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大学生来说,“替课族”已属于司空见惯之事,而这种现象又不仅仅局限于报道所揭露的那几个学校,目前,“替课”的产业链已在全国蔓延。

  有需求就有市场。“替课”这个风生水起的市场实际上是高校、大学生、“商家”等合力催生与滋养的。毫无疑问,“替课族”的出现,高校难辞其咎。

  对有些学生来说,上课如同“上坟”,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老套乏味、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等,对于这种必然缺乏“收视率”的低质量课堂,一些高校多年来却没有“更换”的意思,老调重弹难怪听者寥寥。

  再者,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上课时核验学生“真身”轻而易举,比如有些高校实行的蓝牙点名、抽奖点名、短信点名、排队点名等,外国高校使用的人脸识别点名、指纹点名等,都可以借鉴,而诡吊的是,一些高校明显是睁只眼闭只眼,因此,“替课族”的明目张胆颇有意味。

  不得不说,“替课族”的商机暴露出经过不断地扩招与产业化拓展,某些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俨然成为学历批发与买卖关系。这意味着,高校的大学精神和责任意识已经在商业主义、功利主义的洗刷下荡然无存,只剩一个逐利的缺乏人文气息的空壳。

  人才摇篮沦为摇钱树,可以说,这不管是对于大学生、学生家长以及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悲哀,也昭示着一种信仰的危机。

  此外,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抛弃。据了解,除了替课之外,替写论文、替体检、替做笔记等也都已是象牙塔里屡见不鲜的事情。在批评大学生不务正业、缺乏诚信意识之时,教育部门也应该反思一下高校这些年的积弊了。

  这种积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高校像办企业一样去办学校,而学生像“上坟”一样去上课,学生的不务正业与高校的舍本逐末,共同造就了“替”一族在各学校、各方面的蔓延。

  靠点名保持“上座率”显得既无力更无能,高校的危机成了市场的商机,等于说是市场给高校“上了一课”,因此,这既是讽喻也是提醒,再一次说明,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