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王石川:落实“禁补令”功夫在令外
//www.workercn.cn2015-07-20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假期补课的背后,仍是应试教育思维作祟。落实禁补令,绝不能靠强推,也不能简单推进,必须充分考虑补课存在的制度性土壤,否则只能年年下禁令,年年难落实。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假期学校集体补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记者在安徽、江西调查发现,“学生一周补课6天”“在职老师变身补习班老师”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漫漫暑期成了学生和老师忙碌的“补课时光”。

  放假沦为假放。暑假补习,已是公开的潜规则,以至于有人感叹,暑假已演变为孩子的“第三学期”。教育主管部门连年下发禁补令,甚至发狠话,“中小学凡学校集体补课收费,校长先免职,再调查,并公开实名曝光”,不能说毫无效果,但雨过地皮湿,要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过段时间死灰复燃。

  治理补课,为何这么难?一次又一次的禁令,为何屡屡归于被瓦解?原因很简单,假期补课,深入人心。除了老师因有利可图热衷于补课,学校也能通过补课提高竞争力,何乐而不为?最重要的是,不少家长支持。以至于看到别的学校补习了,而自家孩子所在的学校不补课,家长很不乐意,啧有烦言。

  补课,孩子最累,也极其不满。但“家长—老师—学校”结成了利益联盟,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们顶着禁令,在所不惜。

  说到底,假期补课的背后,仍是应试教育思维作祟。正如有业内人士所称,家长愿意让小孩子那么辛苦吗?绝大多数的家长是不愿意的。但是社会竞争氛围那么浓烈,谁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没有竞争力呢?很显然,如果对孩子的考核更多元,不以分数论英雄,如果素质教育推行得更彻底,还有那么多家长支持孩子补课吗?

  此外,也有家长抱怨,孩子在家里没事干,要么看电视,要么上网;再说,家长都去上班了,将孩子单独留在家里不放心,还不如送孩子补习呢。这种心态也较为流行,值得关注。

  反观不少发达国家,孩子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比如,给孩子布置的暑期作业,侧重于体验和探索,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参与公共活动,而不是利用假期机械做题、拼命做应试作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不能别把孩子继续圈在学校或家里?能不能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参与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禁令易下,落实太难。落实难,难在阳奉阴违。而阳奉阴违的背后,有时与禁令不够接地气有关。出台禁补令的初衷无疑良好,但是落实禁补令,绝不能靠强推,也不能简单推进,必须充分考虑补课存在的制度性土壤,否则只能年年下禁令,年年难落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