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作者:高亚洲 关系到学生就业前景的专业细分,却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近日,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采用的专业分流的方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9月13日新华网)
一边是专业细分,一边是随机抓阄,中间的违和不言而名,据说在以前的励志读物中,方能见到这种听天由命的“抓阄大法”。同是抓阄,后者着实励志,前者却只能让人唏嘘。何以在现代高校里“玩”出了这等听天由命的事呢?
根据校方的说法,在各高校普遍实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如何兼顾学生意愿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愈发突出,因每个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不同,若自由选择,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无人问津。通过抓阄分流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为了陈述其中的无奈,校方还透露决定采用抓阄的方式,是“学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的结果。
大类招生在近年的高校招生中,确实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如何兼顾学生意愿和学科专业发展,可能确实是个存在的问题,只是这跟“抓阄”又是如何构建逻辑关系的呢?难道抓阄大法,就能兼顾学生意愿和学科专业发展?这种听天由命的招数,显然是在以形式上的公平、公正,罔顾了学生意愿,而没有尊重学生意愿,又谈何学科专业的发展呢?所谓的以学生为本,又在哪里呢?
似乎要去理解学校的苦衷,如果学生的意愿不以抓阄实现,出现“无人问津”的确是挺尴尬的事,只是转念想来,在“学科专业发展”的语境下,又何以出现“无人问津”的尴尬呢?是学生们的意愿太挑剔,还是专业设置太高冷呢?这中间着实耐人寻味,这显然不能怪罪于学生的挑剔,哪怕他们是如钱理群教授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连校方都能预测到专业选择可能是无人问津的结果,但它依然要成为学生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强迫。
当然,并非就此认为专业的“高冷”是无法原谅的原罪,无论是从高等教育规律还是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讲,出现少人问津的高冷专业,并且执意坚守,反而是值得致敬的高校风格,但是,如果是如此,那就更不冷以抓阄来分配学生“意愿”,对这些高冷专业的学科发展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专业兴趣。
如何解决学生意愿与学科专业发展的难题,或是是令人费解的,而正如专家所言,兼顾专业间平衡与发展无可厚非,但大类招生后的专业分流切不可沦为一种简单的生源重新配置。大类招生作为推行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希望能以学生、市场的自主选择,来淘汰一些发展无前景、就业无市场的专业,以达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的目的。一味迎合市场的做法,固然是值得商榷,但是如抓阄这般的简单粗暴,显然是难以入流的。(高亚洲)
摊派追星 2008-11-05 |
李 辉:抓阄读重点初中背后的“公平”难题 2011-06-22 |
抓阄上重点 2011-06-23 |
杨朝清:抓阄为什么这么流行? 2011-07-19 |
齐鲁晚报:打破大学生就业的“经验”瓶颈 2009-03-30 |
齐鲁晚报:打破大学生就业的“经验”瓶颈 2009-03-30 |
一周看点:接受网络监督是80后市长必经的... 2009-06-26 |
梁云风:抓阄分专业,高校黔驴技穷了吗? 2015-09-14 |
刻画故宫文物不能止于谴责 2015-09-14 |
刘建国:“抓阄选专业”悖逆市场思维 2015-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