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来自湖北的两则消息,都与教育信息安全有关。
一是关于考生信息保护的。记者从襄阳市教育考试院获悉,2016年湖北省高考有关政策做出适当调整,为保护考生信息安全,高考报名不再采集“联系电话”“联系人”两个敏感信息点。(11月25日腾讯教育)
二是涉及学生被办信用卡的。今年10月,毕业于黄冈罗田一中的小方(化名)去办理贷款买房的手续时,因有不良信用记录被银行拒绝。查询得知,在他高三那年曾办过一张信用卡,随后7年间的年费一直未交。恍然大悟的小方称,自己从未知道有这张卡的存在。(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诚如相关人士所解释,高考报名不再采集“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将会大大减少学生及家长受骗的概率。至于高招录取时高校如何与学生联系的问题,其实在志愿填报阶段再添加以上信息,便能大大降低学生信息被泄露或利用的潜在风险。然相比之下,湖北黄冈那名读书时疑似“被办信用卡”的小方,如今处理起莫名其妙留下的“不良信用记录”,肯定得劳神费劲好一阵子了。
毋庸讳言,高考考生信息安全、学生被办信用卡等的案例,只不过是教育信息安全的冰山一角。现实语境下,浏览媒体报道可知,每年都会曝光大量的这类事件。分析教育信息安全漏洞频现的原因及后果,有的是人的问题,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时候涉及学生的利益,有的时候则涉及教师的利益。然而,尽管信息泄露的警报早已拉响,若问各界对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安全的保护有多重视、有何良策,恐怕更多的还是焦虑归焦虑、无措归无措。
教育信息安全的时现漏洞、不容乐观,自然与眼下公民个人信息被无孔不入地任意盗取、大肆买卖乃至用于违法活动大有干系;当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信息数据和资源,都能通过转手交易、变现牟利时,点多面广、易被惦记的教育信息,又岂能独善其身、不受侵扰?譬如,去年底的时候,一条“130万考研信息疑似全泄露”的惊人消息,在乌云漏洞报告平台被爆出。预警发出后,有关官网及时修复了严重的安全漏洞,却也有部分网友发出了“谁把这漏洞给爆了,我保证不打死你!”、“做假证又要找其他漏洞了”的无奈恐吓。
一边是缘于有隙可钻、有利可图,一些不法之徒便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铤而走险;另一边,“互联网+”的时代,使得个人信息在网上留下的痕迹也越来越频、越来越多,且由于网络应用的领域越显宽广,它给“盗痕者”带去的价值也就更大,所以“用网有风险”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确凿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这方面,各类教育机构及教职员工,尤其是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高校学生,或因疏于防范,或因麻痹大意,往往容易掉入坑骗陷阱,成为教育信息安全漏洞之下的受害者。
值得警醒的是,对教育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还不仅仅只是学生、教师的个人利益,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良好形象受损;更远地来看,大数据、个人征信、移动金融等日益融入公众日常生活,假如相应的加强信息保护、惩治信息犯罪的法律法规滞后太多,其对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的巨大危害,也会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
治乱当用重典。有专家称,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状况已经超出我们想象。可想而知,教育信息安全也需尽快敷起一张严密可靠的“创可贴”。坦率地说,“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充分运用,要想使包括教育信息在内的安全保护做到“踏雪无痕”,显然不太可能。但是,企业和个人的收集利用信息资源,哪些属于合理范畴,哪些属于“雷池”和“底线”,显然需要一部“人个信息保护法”来廓清模糊、依法而行了。
警惕利益勾兑之下的教育信息安全漏洞,为之筑起周密屏障,已是当务之急,切勿拖沓轻视。(司马童)
中工时评:理性看待高考报名人数减少 2009-06-05 |
红 网:“被录取”背后是某些权利“集体沦... 2010-08-25 |
王石川:高考人数锐减,应助推教育公平 2011-06-03 |
乔子轩:鼓励交证不如严格审查 2014-05-27 |
熊丙奇:异地高考与防高考移民,应并行不悖 2014-05-30 |
魏英杰:异地高考仍需制度“减负” 2014-06-24 |
大众日报:“高中录取率仅42%左右”说不... 2009-06-05 |
筱 理:让高考舞弊者无处藏身 2015-07-08 |
羊城晚报:同样要祝福那些放弃高考的孩子 2010-06-11 |
羊城晚报:所有高考环节的参与者都应讲诚信 2010-06-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