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王法山:高校毕业生缘何创业难
//www.workercn.cn2015-12-2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受到空前重视,不仅相关课程纳入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国家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也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助。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依旧不高。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统计,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虽有小幅提升,但实际数据还仅仅处在5%左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比例仍然很低。

  客观来看,造成高校毕业生创业难现状的因素首先是经济因素。据调查,有60%以上具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因为缺少经济基础而却步。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单纯依靠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经济压力仍旧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

  其次,当前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体系和机制还不完善。从政府的角度看,目前政府还未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为即将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帮助服务,并且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过程中的监督监管也并不到位,没有出台具有重大监督效力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财务监督保障方案,使得毕业生难以大胆放手实现创业梦想。

  另外,高校毕业生创业难也有高校教育教学存在的局限和学生自身的原因。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关于就业的课程多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这些课程多是指导毕业生如何去“寻找”和规划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道路,而不是如何去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此外,毕业生群体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只占少数,并且对自己从事创业的能力没有信心。刚刚毕业就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往往因缺乏经验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很难创业成功。

  对此,高校应加强自身创业机构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增设专门的创业指导、创业信息和创业管理部门,聘请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和指导人员,为学生建立一个触手可及的创业服务支持体系,从体系和机制上为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保障。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理论和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并积极提供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增设创业指导的专门课程,构建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并邀请更为专业的教师前来授课。此外,高校应多与政府政策相对接,增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多输送学生到不同领域和岗位进行实习和锻炼,为毕业生积累创业的经验和能力。

  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现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改善,全社会及高校本身皆应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扶持,使毕业生创业成功更具可能性,争取打造出我们中国的创业“硅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