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回顾2015年的中国高等教育,一大亮点就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伴随国家层面众多创业政策相继发布,各高校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举措和休学创业的规定也逐步落实: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推行弹性学制,出台相关办法和措施,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等。有条件的高校还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大学生创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的大学生在整个毕业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很小,二是创业项目的创新含量低。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除了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外,还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笔者以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应成高校“独角戏”,需要学生、教师、高校、社会的互动,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正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但如何使全社会自下而上地自觉形成鼓励创新、自觉创新的氛围,真正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仍然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角,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统一认识。从2015年的高校建立弹性学分制和休学创业,到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些措施及其背后的深远意义显然还没有在高校形成共识。笔者认为,中国大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理想主义缺失和过度行政化管理,所导致的大学教育功利化的倾向,而不是创业就业教育本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认为,创新创业成功最需要的三要素为坚持理想、坚持正确的方法和路径、坚持不断地突破。俞敏洪把坚持理想放在首位,认为创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理想的实现。另外,用行政手段推进创业就业显然难接地气。如果只是按照行政手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就很难走出千校一面的怪圈。
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需要的不仅仅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或开设一个创业专业,而是教育范式的大改变和大改革。真正创业教育的改变,是课程的改变,课程要跟着学生走。根据麦可思调查,我国刚毕业的大学生最缺乏的三大创业能力是融资能力、管理能力和销售能力。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学生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阅读能力,数字计算的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开创事业的信心,遇到问题能够坚持下去的韧性,跨文化的意识,亚洲知识和全球公民的意识。
大学要实现这些转变,关键是拥有大量有实际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足也是高校的短板,如何有效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另外有条件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孵化资金,加强与产业界合作,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形成一个创新创业氛围,从教授到学生都愿意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原载人民网,有删改)
周祖翼:提升中国青年“创业力” 2014-05-05 |
周海涛:让大学生创业可望又可即 2014-05-29 |
阙明坤:创业教育应贯穿学生各阶段 2014-06-10 |
让公共服务成为大学生创业的“贵人” 2015-05-15 |
许 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尤其要注重细节 2015-05-14 |
高文兵: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2015-05-28 |
刘运喜:创业教育需要校企合作 2015-07-21 |
韩 云:别急着给创业教育“泼冷水” 2015-07-24 |
许 锋: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让大学生当“... 2015-11-17 |
“创业换学分”是否该点赞 2015-11-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