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两个月前,宁波举办了一次比较“高大上”的国际研讨会,名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学术进展”,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21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土壤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对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很多人要么一知半解,要么一头雾水,但说到“毒大米”和“毒蔬菜”,大家就不会陌生,因为它们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危害。而大米和蔬菜等“染毒”,很大原因是滥施化肥、农药等,使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所致。
因此,一个自然的逻辑就是,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乃至生物多样性就是必然举措。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笔者以为,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既是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也应成为“人人参与”的社会共识。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多样化程度。通俗讲,就是形形色色的生命及其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更会威胁生存发展。比如,宁波人爱吃海鲜,但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此前“东海无鱼”的危机让大家倍感焦虑。从更大范围来看,情势更显危急: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知21%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30%的两栖动物、37%的淡水鱼类、35%的无脊椎动物以及70%的植物处于濒危境地。稍早前,新华社的一则报道称,如果全球变暖持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过半海域的生态系统可能遭受重大影响,生物多样性会发生巨大变化。
生物多样性若每况愈下,人类的环境资源会越来越恶劣;而如果任凭物种消失,以致现有生态平衡被打破,地球家园或会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认为物种灭绝是自然发生的,人类不必过于担忧,有物种消失,也会有物种形成。但有关研究早已揭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物种产生的速度要远远低于其灭绝的速度。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就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无疑是基础条件之一。为此,应当强化公众教育,提高民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觉意识。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时时谨记和践行“我为生态,生态为我”的良好风尚。
语出今人 2012-02-09 |
司马童:莫以怜弱之心 苛责店规之严 2012-03-01 |
田东江:美食 2012-06-20 |
快评论 2012-09-03 |
匪夷所思的大院快递 2013-02-07 |
快言快语 2014-07-02 |
快评论 2015-05-06 |
司马童:嚣张“高尔夫”何异于“告尔腐”? 2015-09-01 |
司马童:从高考报名模糊“敏感信息”说起 2015-11-26 |
餐前确认可推而广之 2015-12-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