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手机搜题软件的存与废
杨朝清
//www.workercn.cn2016-02-29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寒假即将结束,家住青海西宁的王建华却发现,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对尚未完成的寒假作业似乎并不着急。更让王建华觉得奇怪的是,孩子做题时经常拿出手机,对着题目拍照。几经询问,儿子才告诉父亲,自己用的是手机搜题软件,只要对着题目拍张照片并上传,答案和解题过程会很快跳出来。(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手机搜题软件的新鲜出炉,在给孩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家长的担忧与焦虑。手机搜题软件方便、省事,提升了孩子们完成各类专业的效率;然而,这样的软件却也生出了“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的弊端,显然并不符合家长的价值追求,难以得到他们的文化认同。

  对于孩子们来说,各种形式的作业不仅是一种任务,更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借助于手机搜题软件,孩子们固然可以迅速地“交差”,却让作业失去了它应有的成色——作业理应自力更生,即使要借助“外力”,也应该是一种辅助和补充;手机搜题软件的粉墨登场,难免会让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孩子们本末倒置,过度使用手机搜题软件甚至有可能患上 “手机依赖症”。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诗意化的表达手法,道出令人痛心的“价值失落”。在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孩子们也会受到世俗社会的浸润与影响。与脚踏实地相比,投机取巧也能在某种意义上取得成功,从而让一些孩子产生了“脚踏实地不如投机取巧”的价值错位。

  与工具理性“有利还是无利”的逻辑不同,价值理性追求的是“应该不应该”,是一种无条件的对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从这个角度上说,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关乎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一旦对手机搜题软件放任自流,难免会对孩子的知识学习、精神家园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那些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辅导孩子作业的农村家庭、进城务工家庭来说,在孩子通过自主思考难以答题的基础上,手机搜题软件可以为孩子答题解惑。只不过,这些家长也难以把握使用手机搜题软件的“度”;一旦放任孩子,手机搜题软件不可避免会成为孩子投机取巧的工具。

  孩子和家长在手机搜题软件上的分歧,本质上就是工具理性“好不好用”与价值理性“该不该用”的观念冲突。在一般情况下,有必要给手机搜题软件戴上“紧箍咒”——即只有在孩子自力更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才能借助手机搜题软件完成少数难题。在各种手机软件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厘清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学业上坚守自力更生与脚踏实地,切莫舍本逐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