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如此勤奋的学习,让不少看到表的重庆市民感到惊讶,“小P孩”的家长——家住南岸的刘女士是北大毕业,这件事也导致了这位30岁的北大虎妈爆红网络。(3月3日《法制晚报》)
都说童年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季,可当下的很多孩子却自幼就承载着父母“成龙成凤”的监护压力。在现实生活中,过早为孩子安排作息、规划未来的家长并不鲜见,出自北大“虎妈”之手的“小P孩作息时间表”,不过是将其具化和被媒体曝光的典型个例。
面对“只睡6小时”的作息表,人们首当其冲的质疑便是对可能导致孩子“睡眠不足”的忧虑。也许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未必有一个清晰可考的标准界定,且不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个性化差异,但睡眠将占去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的认知却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社会常识。“只睡6小时”是否够用,孩子最具发言权,刘女士以“上课不打瞌睡”作为检验标准未必科学。
透过每天安排满满的学习18个小时的作息表,人们更看到了9岁孩子话语权、自主权和童趣性的缺失。诚然,刘女士为孩子正常学习之余选定的包括古文、钢琴、围棋、奥数、跆拳道、拉丁舞等在内的9种课外项目,的确不无“为孩子好”的善意初衷。但问题是这些项目只是出自家长意志的人为设计,并非就是征得孩子同意、契合孩子情趣的“自选动作”。8小时之外却有10个钟点的“加班”,不知刘女士考没考虑孩子的负担和感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更是孩子们的权利。曾几何时,人们对“玩”却持有偏见,认为是对时间的浪费和对意志的消磨。我们不反对监护人对心智不全、亟须调教的未成年孩子,实施堵漏补缺、因势利导的性格培育和习惯培养,但必须首先将其视为独立的个体,多些协商沟通、少些越俎代庖。
是谁惊扰了孩子们的梦乡 2011-12-22 |
顾网闻之 2012-06-12 |
唐 荒:救灾英雄成阶下囚 2012-09-04 |
沙元森:对灾区干部忙中出乱可以宽容点 2013-04-27 |
郭元鹏:城市内涝别只苦了环卫工 2013-07-10 |
西安晚报:“一天只睡4小时”背后是普遍痛感 2013-07-30 |
圈点新闻 2013-08-01 |
艾 斐:不凡气度从哪里来 2014-02-18 |
别在“美国学生只睡4小时”中沉醉 2015-12-29 |
朝九晚五莫成“朝九晚无” 2008-10-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