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点名神器掩盖不了大学课堂的苍白
程振伟
//www.workercn.cn2016-03-21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昨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发出一张上课的照片,称课上老师用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方式点名,每节课自掏腰包发66元红包,抢红包的同学要输入姓名和学号。(3月18日东方网)

  这位老师所授课程是电商创业,从技术层面看,他的点名方式带有电商意味,灵活示范使用了支付宝红包这一电商重要营销手段,其实客观上创新了课堂管理手段。

  但支付宝口令红包点名,具有个体性难以推广,甚至不宜鼓励实施。每节课给学生发66元红包,有的老师发得起,有的老师发不起。如果不同老师红包大小有别,是否会引起学生腹议?现在高校老师在外面有项目赚大钱的很多,有些光顾在外面赚钱,本来就荒疏了在校内课堂上为学生授业,课堂发红包风气一起,“大款老师”不吝惜为学生高额派钱,学生冲着红包而来到课满满,是否纵容了有钱不好好上课的老师?

  学生读大学上课,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老师用红包方式奖励到堂学生,客观上淡化了学生的上课义务,甚至给部分学生以导向消极的暗示:我不去上课了,大不了拿不到红包。不上课成了功利上的损失,而不是原则上的违反学校管理纪律。大学课堂的神圣性受到消解。

  近年来,大学里各种点名神器层出不穷,独出机杼的多是青年教师。一方面因为他们脑筋更活新技术用得更娴熟,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只能用奇巧淫技弥补。

  各种点名神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学课堂,说明大学课堂的危机有多么深重,不少老教师知识更新缓慢甚至抱着几十年不变的讲义照本宣科,年轻教师长期圈养在象牙塔没多少社会历练学历虽高却难以让学生信服。

  导致学生一上课堂就犯困或抱着手机狂刷朋友圈,发红包点名之类的课堂管理手段,虽然一时吸引得了学生,但若是高校课堂不来一次深刻的供给侧改革,老师多提供学生感兴趣、社会更需求的前沿实用知识,一时冲着支付宝红包赶来的学生迟早还会流失。

  若是高校课堂质量没有大的改观,学生本来觉得课堂索然无味,却冲着老师每节课66元的红包来上课,不知这样的学生还有什么出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